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从虚向实的精神图谱,体现了一派蓬勃强劲的生命气象,挖掘了一种无比崇高美好的师者价值。

    回首向来“新教育”:我是怎样写作《极目新教育》一书的?

    傅东缨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03日   16 版)
    傅东缨
    《极目新教育》,傅东缨/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一版,48.00元

        在我迄今为止的全部著作中,《极目新教育》堪为耗时最长、投入最多、心力花费最大的一部,诚如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所言:“此书写作艰苦卓绝。东缨先生观察四年,查阅新教育各类资料;采访三年,行路万里追踪新教育轨迹;写作两载半,反复字斟句酌增删五次,精益求精,最终形成的《极目新教育》一书,方有跃然纸上的灵动,穿透历史的眼光,画龙点睛的经典,自有‘新教育之史记’的风范。”

     

        说不尽的滋味,常常进入忆梦中。回首向来,唯有在卸下写作负担、看到稿件付梓之后,始能追忆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重温那风雨兼程中的吟啸与徐行。

     

        偶遇“新教育”

     

        我与新教育美丽的相遇全是偶然中的必然。无意中却带着幸运,不知不觉却越陷越深,渐入佳境而越发陶醉。

     

        说必然,新教育是我多年里千寻万找的,一种面对、破解中国基础教育所有积重难返问题的教育。

     

        说偶然,是因为一次会议。2011年9月中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新教育实验第十一届年会上。突现眼前的新教育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灵魂震撼,精神感奋,第一感觉是:这才是有生命力有灵魂的教育,才堪称深化教育改革的探路尖兵,开路先锋、领路向导。

     

        当晚我记下日记:观象新教育,是对中国当代教育前锋的观礼;鸟瞰新教育,是对中外上百年教育浪潮的回顾;极目新教育,是对古今中外教育精华的观照。也是那天晚上,一位友人向笔者提议,能否以独立作者的角度观察新教育,以第三方的眼光描绘新教育?本能让我感到:写作此书是为中国前沿教育呐喊作传,很有价值,创作也极具挑战的魅力。

     

        当时笔者正全身心投入构创《教育大乾坤》一书中,已不可转移战场。但是此后,却在心中为新教育开辟了一块空间,新教育纳入了笔者的核心视界,开始阅读新教育的大量资料。

     

        首先是开动家庭创作团队:我与同是记者、作家的二子松巍、松岩开始了大学习、大交流、大讨论。做过这番功课之后,对新教育所积淀的思索初始成形。紧接着去北京对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进行第一次访谈,研究资料,调查人物,做计划。

     

        同时,建起庞大的新教育智库,对写作主体产生了如下共识:新教育实验对教师——展示了一条从弱向强的行动轨迹,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从虚向实的精神图谱,体现了一派蓬勃强劲的生命气象,透视了由低向高的人生坐标,挖掘了一种无比崇高美好的师者价值。新教育人——是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是把知和行、过去和当代、当代和未来连在一起的人;是疯狂阅读、竭力工作、奋勇开拓的人;是把生命和教育的价值开拓到极限的人;是给中国教育注入了高尚而美丽的灵魂的人;是自己肩起沉重的闸门,将下一代放到光明、美好的前方的人;是为万千教育同仁的传道受业解惑、治学立德树人领跑的人。而发起和引领新教育实验的朱永新先生,是知行统一的著名教育家。

     

        感悟“新教育”之魂

     

        新教育实验势如破竹波澜壮阔,规模恢宏百花齐放,其人物众多,上下贯穿;线索纷繁,纵横穿插;流变迅疾,意态万千;创意四射,多姿多彩,实在难以把握。原来曾想到写作此书很难,一到真正操作时,发现要比原先预料的难上几倍。

     

        一是资料把握难。材料似海,我们三人只能分别驾舟:我把握当下新教育;长子松巍阅读研究传统教育;次子松岩阅读研究欧美新教育。围绕新教育的大量文章、书籍、博客,检索到上万条信息,阅读不下二三千万字,建立中外新教育人物、事件、思想、作为、运行轨迹、历史坐标等包括音像在内的庞大的信息资料库。大量准备于前,“功夫在诗外”。

     

        二是人事采访难。新教育实验的参与者包括几百万学生,几十万教师,长河三千,取其几勺。几年下来,访谈,电话,信箱,微信,索取书与资料……采访了200余名新教育的相关人物和一线教师,不厌其烦地核实每一个细节,追问每一处疑窦。我有一个八开大记录本,访谈记录达数百页。

     

        三是通透考量难。对人物、事件,对新教育所建树的众多理论、理念,都须一一思考、审视、定位。

     

        四是框架构思难。架构设计了几个月,反反复复推敲,大纲终于得已完成。全书九章,每章以一幅世界名画为主轴,以一首诗作题记为一章纲领,尽量体现深度、新度和锐度。全书力求章章融通,27节环环相扣,逐一展开了新教育实验的恢弘画卷。

     

        五是修改润色难。一章、一节、一段、一句、一字;一句引诗、一段引文……都推敲再三,有时为用准一个词,查找几十个词,反复比较方确定下来。多次夜里梦中突生一个想法,连忙开灯到书房记录下来。从写作到完稿,创作、采访和研讨一直贯穿着修改。修改的原则是厘清事实,精准历史,记全人物,深索意义,提炼语言,精益求精。向冗杂要纯净,向通识要深刻,向平庸要奇崛,向浅陋要精彩,如清水洗涤,烈火熔炼。书稿从当初60万字,一次次压缩到41.6万字。

     

        接手动工之际,笔者已足“耳顺”年,患有严重的高糖病,是年深秋又横遭车祸,肋骨断,脑出血,不省人事,命走钢丝,做了脑部手术。然醒来后,即焦思该书写作,出院后即飞抵新疆奎屯参会与采访。随后几番带病与老伴儿相扶行外出采访。2015年12月,在湿冷的寒风里,到江苏海门采访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许新海。那一天,我的双腿突然失去知觉不能站起,多亏海门的新教育名师殷卫娟和从杭州专来看望我的名师李小军双双搀扶我起来,殷卫娟还买来暖贴裹在我腿上疗伤。就这样,我坚持完成了对许新海和吴勇(时任新教育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的全部采访,收获颇丰。

     

        全家组成了坚强的写作团队。夫人樊雅文与我南来北往地访谈,并包下全部家务。两位记者兼作家的儿子与该书更是休戚与共。围绕对新教育运动的定性、定位,朱永新及新教育团队的人格魅力、创新张力和科研创造力,新教育的扛鼎人物、重大事件、关键会议,都进行了深入研讨,进而对全书每章每节的逻辑层次、思想脉络、主题提炼、事理交融、题记推敲,也都反复探究。两子还主动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及全书精细的审读修改,真乃目标在前,攻坚克难,举家齐动员,“上阵父子兵”,形成了此呼彼应的战斗力。

     

        烟雨一蓑,与新教育呼啸同行

     

        大凡写作者沉入到醉心的题材,总有“衣带渐宽”的痴迷,“望断天涯”的视界与“灯火阑珊”中的惊喜发现。

     

        在写作的过程中,家庭团队一直对该书定位很高:一定写成中国新教育人的必读书。成为检索新教育来龙去脉的书;是走进新教育路近径直的书;是破解新教育攻坚克难的书,是展现新教育定位坐标的书,是明示新教育领跑导航的书,也是为后继者乃至后世人研求新教育提供了“母本”之书。

     

        不敢想精思博会,却偶有灵感叩门。就这样,当神情专注、朝思暮想之时,似乎能与新教育大潮合而为一,感受到它碧波涌起的不息律动。

     

        从此定位出发,笔者特别注重史书真实性的生命。书中每一个人、每一个事例、每一个时空,都重新采访核实过。事事据实,人人抓准,遣词敲定,落笔如钉,丝毫马虎不得,不敢字走悬空。写人求准,叙事求真,索理求深,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免谈。做到从前到后,从面到点,不同阶段,不同层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基本做到了准确而充分、全面而客观的记载,对了解新教育注入正本清源的价值。新教育人峰峰不同,写出个性,方显神采。

     

        从此定位出发,笔者特别铸造具有文学作品辞采飞扬的匠心。为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努力追求清词丽句,雅韵新声,构成一般传记文学少见的人物长廊,传其人必准、状其事必真,阐其史必深,让作品成为一幅浓妆淡抹、妙笔生辉的丹青长卷。顾明远老先生阅读书稿后点赞此书“集文学性、思想性、资料性于一体,文笔激情澎湃,哲理深邃,语言诗化,匠心独运”。

     

        新教育实验,以格调高、时空广、人员多、成效大、影响深而磅礴于世。其背景宽宏幽深,理念高远精湛,行动卓绝群伦,气场强大无比,表现这一项巨型工程,只客观记录,那有新教育的年鉴,而本书的任务,要有面有点,有叙有评,前后呼应,上下一体,有大场面,有小细节,有高端构想,有底层运营,有理论突破的甘苦,更有践行拓进的辛劳,这一切,都须置于中外教育无比宏阔的大背景之上,在反复比较、衡量、研判中给以恰当、精准的定位。让其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实的律动感,这些需要精准的观察,清醒的分析,质朴的叙述,点睛的品评。要求在构创上,纵横捭阖,大开大合,时空转换,人事交织,视野宏阔,架构坚实,条理清晰,纵横连通,因此,光写作提纲研究半年,九章二十七节渐渐浮出水面。这一切,与波澜壮阔的新教育运动自然契合。

     

        几年里,为聚力攻坚,我心无旁骛,推去杂事,婉谢讲学盛邀,没有节假日,每每却能甘之如饴;不去计较得与失、苦与乐,一门心思踏入新教育实验的天地,渐渐领悟新教育之真髓境界。今日见得《极目新教育》出版,受到大家、读者和广大教育同仁的好评,荣登了《光明日报》的光明书榜,觉得以往孜孜矻矻的努力非常值得,心里澄明而透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