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几代学人22种哲学论著的“智慧的探索丛书”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6月28日,“智慧的探索丛书”发布会暨“智慧的探索与哲学2050”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者对华东师大哲学系数十年来取得的学术成绩以及形成的学术传统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在一个新的时代,哲学必须、亦必将开拓新视野。在未来二三十年,哲学如何发展?哲学如何面对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到2050年,哲学将呈现出何种形态?与会学者围绕这些问题作了研讨。
“‘智慧的探索丛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几代学人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这个团队学术传统和治学风格的一次集中展现。”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杨国荣说。他说,华东师大哲学系学术传统的来源清晰可辨,“是与清华大学哲学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华东师大哲学系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冯契先生就是老清华哲学系金岳霖先生的弟子”。杨国荣总结了华东师大哲学系同仁治学上的若干“家族相似性”:“一是既关注哲学理论,也关注哲学史,结合了哲学思辨和哲学史研究的治学风格;二是强调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对话;三是追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交融发展。”
“冯契先生曾说过,‘各派中国哲学都要参加世界性的百家争鸣’,我理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哲学内部需要百家争鸣,二是中国哲学要与外部世界展开争鸣。华东师大哲学系就是中国哲学内部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流派。”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高瑞泉说。
“智慧的探索”丛书名来自于冯契先生。从早年的《智慧》到晚年的《智慧说三篇》,冯契以始于智慧又终于智慧的长期沉思,形成了华东师大哲学系“智慧之思”的哲学传统。“丛书”收入的论著,既有华东师大哲学系创始人的奠基性文本,也有年轻后辈的探索之作。例如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阐述了基于实践的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特别是如何通过“转识成智”的飞跃以获得关于性与天道的认识;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通过考察善的多重意义以及道德与价值、伦理和义务、德性和规范、道德与幸福等问题,展示了对道德之域的形上沉思;郁振华《形上智慧如何可能——中国现代哲学的沉思》紧扣“在科学时代,形上学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展示了中国现代哲学关于形上智慧之可能性话语的多重理论意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