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再造川少

    本报记者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03日   06 版)
    常青

        临危受命。

     

        2011年开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剥离了教材教辅业务,开始靠纯市场图书求生存。2012年,川少社一般图书生产规模不到7000万码洋,在途近8000万码洋,库存近4千万码洋,退货率16%;在全国少儿零售图书市场上,已经几乎听不到川少社的响动。

     

        那年冬天,常青接任川少社社长。没有担任社长之前,常青对川少图书的市场表现虽然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切肤的感受。而这个寒冷的冬天,纷至沓来的责任,沉沉地压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其时,在经销商眼里,川少社处于少儿出版阵营的第四梯队末甚至第五梯队。没有特色产品线,更没有品牌产品,出版能力小而弱,更别提原创能力;二是在全国都听不到动静,或许是被盆地限制了,市场的开拓能力非常弱小。

     

        一切的一切,像层层增加的“稻草”,考验着常青的承受力。“我当时也曾经很灰心,甚至想退回去当编辑。”然而,数十年来的出版生涯给了常青底气,“既然选择了做出版,我不甘于仅仅是‘活着’或者‘尾随’”,更有对全社员工的责任——其时,全社员工收入微薄,士气低迷。常青决定从抓好选题,突出亮点,拿出一份像样的图书目录开始。

     

        六年的时间过去了。2018年,川少社实现销售码洋9.9亿元,一举进入全国少儿出版市场的第一梯队。更让常青欣慰的是,川少社的原创能力和出版能力大大增强,几条特色产品线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是川少社永续经营的基石所在。

     

        常青,这位看上去如此柔弱的女社长,她和川少社,经历了怎样的六年?

     

        “站着和经销商说话”

        2012年12月,常青接任川少社社长以后,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研之旅。她带着社里的编辑、发行团队走访了在京的一流少儿出版社和民营公司。一位业界资深人士非常直白地跟常青说:以前说到川少,马上能让人想到《小图书馆》《大迷宫》,想到《幼儿十万个为什么》;但现在说到川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叫得响的产品。在少儿出版领域中若不经营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弱化出局是迟早的事。

     

        于是,常青接受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川少社资源少、优质选题不多、没有教材教辅、人才资金有限,接下来要走的路实在很难。

     

        同行们在不同场合跟她交流,开出的药方几乎是一致的:一家出版社能否做好,关键是社长。川少社想要发展起来,社长首先要有品牌战略规划,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编辑找准方向持之以恒,才能做出好产品。

     

        常青一直记得,在拜访一家民营书店时,采购人员告诉常青,川少社的发行人员还是很敬业的,一出差就在书店里泡着,姐长姐短地叫,求书店再给添点川少的品种。书店采购的一席话,令常青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忍不住要掉下来。“如果一家出版社的业务员只能一味低三下四地去求着采购,那就是这家出版社社长的失职。”

     

        “一定要让社里的业务员可以站着和经销商说话。”常青暗暗下了决心。

     

        回社以后,常青就“川少社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突破的方向”等问题向全社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发放了调查问卷,从收上来的50多份问卷中,反映出来的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团队信心缺失,看不到希望。信心果然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沮丧之后,彼时彼地,重新找回团队信心成为常青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她也异常清楚,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唯有拿书说话、拿数据说话、拿结果说话,才有可能重拾信心、重振士气。

     

        寻找突破口

     

        想要追赶一流、进入一流,首先就得研究一流。通过调研,川少社发现,大凡国内一流少儿出版社,无不拥有自己精心经营、独树一帜的旗舰产品、特色板块和作家资源。其时,少儿出版一般图书领域市场已经大致固定,领先的出版社已经大致垄断了一线的作家资源,其时,常青经常思考的是,在落后于人的情况下,川少社应开发经营什么样的属于自己的特色板块呢?

     

        2009年下半年,川少社和民营公司合作运作的《花园宝宝》杂志,从首期发行18万册,到第3期的48万册,使川少看到了影视动画互动的书刊产品的市场前景,加之《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系列图书的热销,更使他们感受到,发掘类似资源,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市场号召力。但是,要得到这类形象产品的授权,大都代价高昂,而运作这类动画图书,有可能一夜爆红,但更多是让人血本无归。川少社2011年运作的《小羊肖恩》《摇滚宝宝》等项目,就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当时社里曾一度决定不再涉足此类项目。这些挫折,也使川少社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更加审慎,期望尽可能地借势借力,最大程度降低经营风险。

     

        那时候,川少社团队运作动画图书认真严谨、坦诚开明的合作态度在圈内渐渐有了口碑,一些授权商开始主动与川少谈合作。2012年下半年,正值国产动画片《熊出没》起势之时,获得纸质出版物独家授权的,是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他们刚刚涉足少儿出版,虽然经验有所欠缺,但运作大项目的眼光和魄力,令人钦佩。当时,他们正在比较寻找合作的出版单位。在几家备选的出版社中,那时的川少社实在不占什么优势。然而,真诚的合作态度,专业的项目团队,长远共赢的目标,成为《熊出没》最终落户川少社的关键因素。

     

        2013年2月,《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抓帧漫画图书首印4万套,刚一上市即告售罄,一个多月加印四次,据北京开卷提供的信息,该书列全国少儿类图书当月新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到6月20日,《熊出没》3个系列累计发货高达258万册,单项目出版码洋逾4000万。因为《熊出没》系列产品,川少社在开卷“少儿总体图书市场出版社占有率排行榜”上,由2013年1月的26位逐月上升至14位。

     

        客观地说,川少社与华图宏阳的合作条件相当优厚——分渠道销售,民营渠道市场份额远远大于主渠道。川少内部的一些同事觉得可惜,甚至抱怨为什么不独立去拿版权。

     

        其实,在得到市场检验以前,谁也不敢断定这个项目会火。2011年初《小羊肖恩》上市的时候,经销商对它看好的程度并不亚于《熊出没》。当初谈《熊出没》项目合作的时候,常青考虑最多的,是项目运作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川少有没有面对最坏结果的承受力。

     

        “有风险的时候,合作方担大头;有利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眼红呢?我们长期习以为常的思想观念,习惯了只算合作方的账,不算自己的账,如果我们全渠道发行,当时的我们,有无大投入、大产出的勇气和支撑市场的能力?有无首印四万套的气魄?有无在短短3个月内,把项目做上4000万码洋的实力?所以,我们不能只算合作伙伴的账,要算好自己的账,甚至帮助合作方衔接他们发行空白区域的民营经销商,提供方便,让利于人。其他渠道做好了,会反过来促进主渠道的销售,我们也才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常青说。

     

        显然,合作的胸怀,使川少社赢得了初期的发展。

     

        《熊出没》系列产品,以迅速增加的销售数字,以及不法商贩的盗版模仿,证明了其市场热销的程度。经销商纷至沓来,川少社业务员感慨:终于不再看人冷眼了。这也验证了一个市场真理: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头就来。

     

        2013年,对于川少社而言,是背水一战的一年。在川少社争分夺秒做《熊出没》时,接二连三传来一线编辑怀孕的消息,有7位女编辑和3位男职工家属怀孕,因而,常青有了一个“送子娘娘”的绰号。

     

        今天回望,我们可以用调侃的眼光打量那一年的川少;而身处其中者,才会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压力。人手的紧缺、对市场的不确定感,让当时的常青备感焦虑。她给当时的川少社北京编辑部主任高海潮下了死命令:今年,即便社里的编辑们出不了一本书,你也得撑下来。

     

        尽管过程充满了艰辛,到年底用数据说话的时候,高海潮果然不负所托。2013年,川少社生产规模同比增长了73.8%,其中,《熊出没》系列图书销售码洋达7000多万。其后,川少社卡通动漫板块渐渐充实起来,《咸蛋超人》《爆笑虫子》《巴啦啦小魔仙》《熊熊乐园》《睡衣小英雄》等都成为了川少社的特色品牌。一系列以动漫品牌为源头,进行产品立体开发的实践,使原来封闭的川少社逐渐具有了IP意识,并将这种产品研发理念,逐步运用到其他图书产品的开发上。

     

        六年时间,从少儿出版阵营的第四梯队末甚至第五梯队一举进入第一梯队,原创能力和出版能力大大增强;“米小圈”系列更是销量超过6000万册,成为脍炙人口的畅销童书。是什么成就了川少的出版逆袭?

     

        原创之途

     

        在少儿出版市场上,儿童文学占据份额最大,连续多年超过45%;而绝大部分市场,又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位名家的名作上。因此,各社纷纷瞄准这几位儿童文学名家,他们的作品,就是出版社市场影响力保障。但是,常青非常理智的判断,以五六年前川少社的市场地位,没有哪一位名家会把川少社放在眼里。

     

        也有关心常青的业界前辈,提出帮川少社拿一些名家的二三流作品,至少可以形成示范效应,以便聚合资源。但常青再三考虑以后,婉拒了这个提议。“我想,在作家眼里,他的作品是没有二三流之分的,他们对每一部作品的销售期望值是一样的,以川少社当时的能力,实在是有心无力;销量做不起来,寒了作者的心,坏了川少社在作家圈里的口碑,这是一伤;团队会因此更无信心,这是二伤;我自己会因为对不起朋友、对不起作家而产生的强烈负疚感,以致再也不敢涉足文学类产品,这是三伤。”常青娓娓道来。

     

        常青的考虑是,退一步想,不一定要把眼光盯着儿童文学板块最顶尖的那一块,不必往人群扎堆的地方挤。于是,川少社把目光转向二三线作家,期望从他们中间发现黑马,培育与川少契合度高的作家和品牌作品。

     

        事实上,在白热化竞争的少儿出版领域,挖掘新的资源、发现新人和打造新的童书品牌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但对川少社来说,培养种子作家、发现种子选题,确实是一条务实的路径。在培育原创儿童文学产品线时,川少社没有采用“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是注重“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孵化,即针对每个作家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进行产品线打造。如童书作家北猫,作品幽默活泼,对他的营销点着重于“幽默”;童书作家王钢,当了16年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会写故事,能讲故事,写作素材来源于孩子生活,对他的营销点就着眼于“老师中的故事大王”;苏超峰会写故事,基于书中人物形象“可乐”,将其塑造成“可乐老爹”;魏晓曦、李姗姗等女性儿童文学作家,文字纯美温馨,充满诗情画意,则从纯美文学的角度进行包装。

     

        北猫和《米小圈上学记》与川少社的结缘,也正是在这一策略下,种下了种子,并开花结果。

     

        《米小圈上学记》热销记

     

        2016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净销售码洋同比增长94.2%;2017年,川少社销售码洋同比增长95%,这是源于儿童故事《米小圈上学记》系列的持续热销。

     

        在常青看来,《米小圈上学记》的热销,首先在于文本的内容。该套书以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贴近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小读者的代入感非常强;“米小圈”有个性、有特点,不仅形象非常具有识别性、符号化,也有很多接地气、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元素,让每一个孩子几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同学的影子。

     

        接下来,考验的就是编辑的专业程度和创意付出。责编明琴根据米小圈是“小学生的上学日记”这一内容特色,经过详细市场调研,与作者、设计者反复沟通,将《米小圈上学记》第一套书的封面设计为小学生识字格背景,以切合“上学”的主题;封面醒目活泼的颜色与具有识别性的“米小圈上学记”几个字也与“米小圈”的形象——圆圆的脸,胖胖的身形相得益彰。

     

        文本内容和编辑含量都做到位,接下来就要考验出版社的整体运作能力了。

     

        一个品牌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营销推广。针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川少结合自身实际,特为“米小圈”系列图书制定了“网络先行,以线上带动线下”的渠道推广策略,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之精准匹配的传播推广方式。川少策划了“米小圈汉语拼音挑战赛”的手机小游戏,通过微信传播掀起流行风潮;将《米小圈上学记》改编录制为同名广播剧,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知名互联网音频平台上推广;针对网购行为特点,订做了数十万个精美的“米小圈”形象徽章,印制了大量“米小圈”漫画卡片,还制作了“米小圈”书包和文具盒,随订购图书免费赠送,强化“米小圈”形象辨识度和小读者对“米小圈”的认知度。

     

        针对地面渠道特点,川少以校园为推广基地,通过媒体宣传和地面活动,拉动地面销售。川少社在《红领巾》杂志、陕西《小哥白尼》杂志和河南《小学生学习报》等小学生媒体刊登《米小圈上学记》的内文连载,并通过福建《小火炬》杂志随刊免费派发米小圈徽章;还以“北猫哥哥的作文魔法校园公益讲座”为主题,进行了多轮校园推广,邀请作者走进数十万孩子们中间。作者所到之处,掀起“米粉”的欢呼热潮,并引发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的高频次曝光。

     

        此外,各类主题营销活动也在各省地面店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川少在安徽新华门店组织读者开展的“米小圈图书创意陈列活动”,在成都购书中心组织的六一儿童节“米小圈场景体验活动”等。长期高频的营销推广,让《米小圈上学记》逐渐累积了大量口碑,并在读者中循环传播,促成了米小圈品牌的崛起。2017年5月,《米小圈上学记·4年级》上市前夕,川少社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把《米小圈上学记》4年级版的首发放在全国新华书店地面渠道,对火爆的网络渠道封闭40天。“六一”儿童节开始,“米小圈”全系列27个产品在全国大部分新华书店的一流口岸专台陈列销售,并给读者赠送精美的米小圈订制徽章。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米小圈”、各地新华书店自媒体、行业媒体一起发声,米小圈形象海报、人形立牌等宣传物料在全国卖场全面铺开,达到了网络先行突破,线上带动线下共同发展的效果。

     

        2017年第22周,《米小圈上学记》四年级版登上了开卷全国少儿畅销书周榜Top10,实现了川少社在该榜单上“零”的突破。随后,一发不可收拾,自2017年开始,“米小圈”系列已数十次登上开卷少儿图书零售畅销月榜;一百余次登上开卷少儿图书畅销周榜,每次均占据榜单多个席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书。

     

        从大胆启用新编辑、发现“种子”作者,到社内首个“千万级畅销品”的诞生,“米小圈”系列的成功销售,不仅充分体现了川少在2013年提出的“品牌立社、品牌兴社”战略,也体现了川少“以原创为主,量体裁衣,注重特色研发,打造精品”的儿童文学产品线建设思路,实现了作为出版人的“爆款梦想”。

     

        而今,“米小圈”系列图书持续登上开卷全国少儿图书畅销书榜TOP30,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爆款”和地面书店的畅销童书。《米小圈上学记》一二年级版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米小圈上学记》四年级前两册《来自未来的我》《我的同桌是卧底》入选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其中文繁体字版权已输出到中国台湾地区,中文简体字版输出到马来西亚;作品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在互联网平台的点击收听量超过30亿次,在全国小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夯实发展基础

     

        凭借一个图书产品跃居全国同类出版社的一线,应该说,“米小圈”的销售神话对于川少社而言,是有双重作用力的。此种发展模式面临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高度依赖一个产品的热销,出版社的发展是有风险的;针对头部产品单一、腰部产品乏力等不足,川少社已经开始了夯实发展基础的调整。

     

        在常青看来,在少儿出版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无论一家出版社发展到什么阶段,“内容建设”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内容是主业之基。为此,川少社制定的选题研发的原则是: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种子”选题,突出内容特色,适度控制规模,注重原创和单品种效益,积累长销产品。

     

        由此,川少社将提高选题论证的门槛,不盲目追求品种数量,注重有质量的规模效益,争取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再打造1-2个亿元级头部产品,完成5-8个千万级腰部产品的打造。

     

        要出版畅销书,出版社必须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聚焦目标读者的痛点,发掘读者真实的价值需求,才能摸准市场脉搏,打造出市场追捧的热销图书。

     

        要树立鼓励多出品牌图书的体制机制,在常青看来,可以从两方面去着手。一是出版社如果能从追求发展速度和品种规模的快节奏中真正地“慢下来”,不急不躁,不追求虚高的品种数量,而是深耕内容,匠人式做书,积累好书创品牌,才能稳健务实,以高质量可持续的品种规模取胜。二是出版社内部的选题论证机制和编辑考核机制必须完善科学,有利于调动编辑做好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川少社实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在选题论证过程中,坚持三个“必须”,即每本书必须要有它应有的价值;选题立项的高标准必须坚守;图书的内容品质和变现能力必须增强。

     

        “在实施选题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办法,采用项目负责制,集合编辑、营销和发行的力量,协同作战,把集体智慧应用到极致。”常青透露,在考核结算方面,川少社多劳多得,每年全社奖金拿得最高的是编辑。

     

        重构渠道,变革升级

     

        读者在哪里,渠道就会出现在哪里。渠道的分化和演变,本质上是读者需求的演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读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多元化、去中心化,必然促使图书销售渠道格局重构。

     

        川少社一直紧密关注渠道的变化,于2014年开设了天猫旗舰店,尝试电商渠道自主运营。2015年,为了更有效的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川少社专门在北京成立了市场拓展部,派出驻店代表,加强与当当、京东、卓越亚马逊三家电商龙头的业务对接,同时加强与天猫、大V店、唯品会的合作,着力办好本社的天猫旗舰店,探索自办发行的新路子。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川少社电商渠道占比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渠道,成为川少社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

     

        据常青透露,近两年来,川少社与渠道的对接越来越紧密,从简单的发货结算到封闭首发,到推广资源互换,到合作定制,到选题论证,紧密的合作从销售端一直延伸到选题开发端。比如,川少社与京东独家定制的《DK儿童百科全书精致版》,从选题论证、卖点提炼到推广销售,合作一气呵成,目前,这单本书的销量超过30万册、近3000万码洋。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热映,川少社联合集聚百万漫威粉丝的新媒体大号开展预售,为电商平台导流,为5月份上市的《漫威电影人物典藏画册》等新书做渠道预热。

     

        对接传统地面渠道方面,川少社积极顺应地面店的体验化转型,加大店内活动的频次和力度,为地面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服务。川少社的阅读推广人“熊猫哥哥”“小熊姐姐”频繁活跃在书店和学校的读者活动中。川少社和新华文轩合作的《中华经典诵读》套装版,在内容包装、定价、重点陈列售卖等,均根据门店需求定制,努力打造地面连锁门店的爆品。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出版业也必然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变革和融合。

     

        目前,针对线上读者,川少社从主营业务出发,利用自有内容资源,尝试多媒体呈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增值服务。比如,川少社联合作者一起打造推广《米小圈上学记》儿童广播剧,目前在线点击收听量超过30亿次。2018年,川少社又联合喜马拉雅故事电台开发了《可乐的一年级》广播剧,目前的点击收听量已超过1500万次。就在今年,川少社推出“熊猫绘本馆”品牌,在出版图书的同时,同期打造“熊猫故事电台”音频栏目,在川少社1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目前已经录制了28期,期望打造成为川少社亲子阅读服务的品牌。

     

        针对地面读者,川少社倡导打造“熊猫阅读联盟”,并为“熊猫阅读联盟示范校”会员提供一系列阅读增值服务。比如,开展“名家手稿抢先读”活动,精选知名作家尚未面市的文稿章节,为师生提供“闭式试读”;比如,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和阅读推广人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

     

        迪士尼的IP开发和经营模式被众多文化企业争相学习,也给川少社的IP打造和图书品牌运营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无论是以《熊出没》为代表的众多动漫图书,还是与迪士尼合作的“迪士尼家庭绘本馆”,或是销量超过6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米小圈”系列,在川少社的许多出版项目里面,都可以看到IP思维的影响:将一个产品打造成产品集群,可提高产品的互动性,同时也可通过构建产品链来巩固市场的护城河。

     

        融合出版是出版业绕不开的未来。在常青看来,传统媒体应该以做产品的思路来进行转型。

     

        “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是内容,好内容是融合发展、延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出版社要将内容打造得更好,应该努力打通不同的发布平台。”在此一思想的规划下,未来,川少社的目标是,以内容为核心,在整合利用IP的同时,确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并尝试以此为基点向各个平台扩散,期待最终形成以故事和形象为中心点,向周边扩展开发的少儿全媒体产业链;从狭义的传统出版向广义的多媒体融合出版转变,努力实现以原创内容品牌、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引领的专业型转型升级。

     

        常青深知,这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出版机构长期在内容产业深耕,对内容的把关和开发积累了较多经验,对目标群体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对基于内容的产业链拓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撑,但是,融合出版、跨界拓展需要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技术型专业人才,其次,融合出版、跨界拓展还需要资本介入和持续支撑,如果缺乏资金实力,很难支撑跨界的产业链拓展。然而,最重要的是,融合出版、跨界拓展还需要机制有所突破,在考核上对跨界的产业链拓展给予扶持。新项目肯定有成功有失败,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