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和彭懿一起翻山越岭

    宓湛森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05日   16 版)
    《驯鹿人的孩子》,彭懿文/图,接力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68.00元

        阅读《驯鹿人的孩子》就好像和一位来北国的探险者的对话。作者彭懿在外蒙古的山林旷野间追寻驯鹿人的足迹,并在绘本中讲述这些发生在北风源头以北的故事,值得我们点赞。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圣地亚哥那般响应心灵的召唤,去实现自己的天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故事铺陈,在纸间勾画出令人心灵震动的瞬间。很幸运我们拥有彭懿,对于美和超越的追求让他走进了驯鹿人的世界,作家和摄影家身份的重合让《驯鹿人的孩子》走入了孩子们的视野,就好像童话故事刚刚打开,一切回到很久很久以前……而就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个小孩儿踽踽走来,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他的故事,他的生活,还有那正在绽放的小小梦想。

     

        《驯鹿人的孩子》从小主人公托克寻的眼光出发,为我们描绘了驯鹿人部落的生活——那是一种和现代文明迥然不同的景观:同驯鹿一起生,同驯鹿一起长,就和三千年前的祖先一样在雪山和草甸间放牧驯鹿,一代又一代,生活简单却有味、缓慢而悠长。这种迥然异于城市生活的姿态干净纯真,贴近自然。在山间放牧,追逐驯鹿和野狼。他们身上勾连着自然和泥土的气质,那种孑然立于天地间的潇洒和自由,也更让孩子们欣然向往。而更关键的是,这些在山野之间长大的孩子似乎更懂得生活的意义,对放牧生活怀着热爱,也对未来充满自信,似乎就是一个清楚天命的圣地亚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所缺少的。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儿童似乎总被放在一个需要受到教育的地位上。父母给孩子一个既定的标准,然后让孩子向着这个标准不断进发,如果有所偏离或者没有达到父母想要孩子成为的样子,孩子便容易成为那个让父母失望的“坏孩子”。同时,这个目标也会随意变化,或者是别人家的孩子,或者是卷子上的一百分。于是在要求面前,孩子失声了。即便是到了今天我们更多听到的是父母“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抱怨,却很少听到孩子说出他们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对于目标的无所适从和对于生活的缺乏自我思考间,对当下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措便随之而来。

     

        养育孩子,不是去比较和制定标准,也不是去苛求成绩,而是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要做什么,能够自我成长的独立个体——就像那个能够将自己生活如数家珍地讲述,并且自豪地说出将来也要成为一个驯鹿人的托克寻一样,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有这样的自信和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20年过去了,彭懿已经从当初《西方幻想文论》的书写者成为了一名走在路上的实践者。他的图画书面貌多样,追求却始终如一:他是《寻找鲁冰花》中走遍山野的寻花者;是《妖怪山》上阐述失踪和救赎的说书人;而在这里,他更像一个来自北国冻原的探险者,骑着驯鹿将这本绘本送给你。继续在故事中告诉你生活的诗和远方、世界的博大与美丽,也继续在他的内心间翻山越岭、超越自己,书写那些仿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