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追寻古城深处文明根脉,展示湘西迷人的乡风神韵。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胡艳红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29日   19 版)
    《驮起故乡前行》,彭继文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定价38.00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彭继文先生传承着家乡水土孕育出来的精神风骨,在其诗歌集《驮起故乡前行》中,以故乡湘西的人与事为书写对象,不仅展示了湘西古城迷人的乡风神韵,更追寻着古城深处文明根脉。

     

        《驮起故乡前行》以深情笔触塑造了真实多彩的湘西形象。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美丽景色的书写,构成了《驮起故乡前行》的主要画面——绵延沉默的大山,弯弯的乡村山道,肥壮的水牛,满院的鸡鸭,满仓的人物,金黄的山菊,火红的杜鹃,喊山号子的苍凉,小河捞虾的乐趣,还有灌浆生长发出坚硬声音的百合。一篇篇关于故乡的诗作,串起一段段历史轶事、人物故事、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了古城人的淳朴风情与质朴风貌,生动鲜活的小城形象跃然纸上。

     

        《驮起故乡前行》以灵动文字见证了湘西浓郁的人文风情。《驮起故乡前行》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本记录古城风土人情的诗歌集,但是其内涵的文化表达却远远不止于此。燕赵多壮士,江南出才子,有情有才有心的作者以诗歌这一灵动的方式,用短短一两万的文字,全方位表现了古城的丰厚底蕴,“岁月留下的那些印记”“故乡,永恒的风景线”“山川风物,凝固的画卷”“浪花汇聚的时光之河”四大篇两百多首诗,充分展现了湖湘文化在街头巷尾、田间溪边的延续和发扬。这两百多首诗,带着读者们置身现场,让人仿佛看到原汁原味的乡貌、乡景、乡情,让人感知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让人体味乡愁中那些闪亮的价值因子。

     

        《驮起故乡前行》用挖掘精神价值的创作导向诠释了乡愁的时代性意义。在家乡工作,使得笔者的乡愁似乎隐匿在生活中,少了许多切身的感悟,没有游子离家时母亲的殷殷嘱托,也没有离家时那惜别的眼泪。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随岁月流逝,凝结成挥之不去的乡愁。而《驮起故乡前行》一书中的“乡愁”,已经完成了它的内涵扩展,不再是局限于余光中诗中的那个“乡愁”,也不是“乡”和“愁”两字相加所指的“乡愁”,而是一个可以兼收并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先进文化的新概念。彭继文先生在书中所记载和追求的,不仅仅是展现湘西表层的风土人情,而是演绎出湖湘文化、中华优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自信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乡愁中深藏的文明根脉,汲取乡愁中激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驮起故乡前行》,把散发在古城里的道德坚守和价值取舍,用人们乐闻好道的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篇又一篇灵动诗作,在不经意间成风化人,不断弘扬崇德向善的道德共鸣、倡导修身齐家的家风家规、塑造忧国忧民的天下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颗赤子之心、一种精神风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