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我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故事

    只有吴淞水最甜

    卢紫恒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3月13日   14 版)

        在一个小型的中学生摄影展览会上,有我的一帧“作品”参展。它的构图很简单:我的左手托着一本16开本的书籍,紧贴于胸前;右手举起,拇指和食指弯曲相交成圆,示意为“OK”。画面上除了一人一书之外,再无他人他物。照片的标题是:《我和我的老师……》。开展的那天,我以观众的身份也去了。走到有我“作品”的展板前时,看见好几位陌生的同学聚精会神地看完我那幅照片后,无不面现困惑的神情。他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沉吟着说:“怪哉怪哉!照片上有他的老师吗?”另一个人肯定地说:“没有!简直是文不对题!”

     

        我听了一言不发,只在心里暗忖,大凡在校的学生,一般只认准相距咫尺、面对面立于讲台、有眼睛有鼻子的老师。而以其他形式、姿态存在的老师,很容易被他们忽略。我自己也是一名在校的高中生,在这一点上,之所以与他们不同,是因为课余时间里,我还要争分夺秒自学日语,而我却无法与有关的老师相见,他们是真人不露相啊!但我的日语老师的存在是千真万确的。只可惜那几位同学心无灵犀,而且缺少一点联想,忽略了画面上那一册赫然在目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标日》)而已。

     

        我拜师在《标日》门下,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九个月前的事,那时已面临高中毕业后去向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并征得家人的同意后,我确定高中毕业后去日本留学。于是从零开始学日语,过语言关,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但我掐指一算,从高二开始,每天白昼得上七堂课,三嚼两咽吃过晚餐,晚上又得赶两节课。精疲力竭回到家里,紧锣密鼓,一口气做完七八科的家庭作业,已时至深夜……每个周六白天也要“补课”一整天,周日虽休,但因积一周的疲惫,好容易爬起床来,就远不止“日上三竿”了。在时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上“科班”学日语摆明是此路不通。唯一可行的只有自学了。

     

        从古到今,都有“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奇迹发生。但我坚信,“无师”其实有师,而且一定是教导有方、循循善诱、知识含金量大的优秀教师。而“自通”、“成才”的确可以在这样的老师点拨之下,通过自觉、勤奋和坚持不懈的自学达成。明确这一点后,我开始了寻师、择师的过程。几经周折之后,正当我因踏破铁鞋无觅处而又急又懊恼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从书店的书架上跃然映入我的眼帘。我万分惊喜,捧起它翻开扉页,一口气看完了它的“新版序言”,紧接着又一页页浏览完全书。最令我注目的是,光是直接参与本书编纂工作的中日双方的日语专家、学者、教授就济济一堂的有24位。《标日》是他们珠联璧合的瑰宝,是他们智慧、心血的共同结晶,深深寄托着他们对每一个学习日语者的殷切期望。忽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一个个站在我面前,都对我说:“我尽全力教,你要发奋学,你准能赢!”一下子我感到我的心在激跳,热血在沸腾,心里一遍遍叫着:“老师,您好!……”此刻,如果有人凑巧向我脸上打量,定然会因我喜形于色得毫无掩饰的表情而感到莫名其妙。我在心里呼喊着万岁,我终于请到了我满意的老师。耶!我可以在自学日语的航道上扬帆起航了。

     

        时序匆匆,一眨眼功夫半年过去了。我的日语自学循序渐进地在进展中,既没有突飞猛进,也没有大起大落。《标日》这位老师毕竟卓尔不群,它对自学者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周密性。无论你在自学中遇到任何难题,只要你勤于思索,锲而不舍,你都能够从它预先设计好的锦囊妙计中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即使是从未涉猎过外语的自学者也不例外。在学习上,我历来贪得无厌,半年以来我匆匆学完《标日》初级上下册后,得陇望蜀,继而又如饥似渴地进入中级课程的自学,并且依然感到顺利。我的这一段文字,假如给人看了,人家势必大跌眼镜,呛我“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最后来一句:“脑子有病!”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我懂,但我还不至于“懂”到怀疑自己的地步吧!

     

        有一天,我得到一个信息:某日语教学机构数日内在桂林某酒店主办“中日大学生联谊会”。我心想,机会来了!我应该设法参与,借机“实战性”地测试一下自学日语收效如何。当这个会进行到“分类活动”时,我毫不迟疑地进入了“双方友好交谈”的圈子。交谈是清一色的日语,我与日方三位大学生进行的三比一对话,自始至终畅通无阻,非常活跃,彼此欢快愉悦。末了,一位日本学长问我:“你是哪个日语大学毕业的?”我告诉他我还是一个在校高中生呢。他们听后都愣住了,我自己这时也如梦初醒惊喜地发呆了。我不敢相信刚才用日语与日本学长们自如交流的竟然是我自己。虽然其中必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误,但事实证明了我在日语学习上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实质性的成果,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学的信心。

     

        这天夜里,在我学习日语之前,我情不自禁地向《标日》由衷地一鞠躬,表达了我对至今无缘拜见的老师们的谢意、请安和问候。同时,也暗下决心,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接下来,我经过一段时间自学之后,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我鼓足勇气于2018年1月14日参加了JTEST(实用日本语检定)考试。这一举措显然是自不量力,但我豁出去了。这一年的春节前夕,我收到了由日本语鉴定协会签发的“C级”证书。这并非是凭空的“天遂人愿”,而是承蒙我的日语老师们使出全身解数,精心施教,苦心栽培的结果,绩效理当归于他们。

     

        我从经验中体会到,学习上的不断测试有助于不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及时改进,更好地促进学业,自学尤其需要这样。如果说我过去对频繁的考试有过厌烦和畏惧的话,现在恰好相反,总是希望能有测试的机会。

     

        前些时候,有一个日语教学机构的推销员一连数日地打电话给我,想拉我这个“生源”。我估摸着暑假将临,如有必要,也可以就读。于是按对方规定的时间,先进行测试。对我检测的外教老师是一位地道的日本人,能操一口标准的日语。原定测试时间为20分钟,但实际用时将近2小时。他自始至终用日语,我也只能以日语对答。而且他的语速逐渐加快,我虽稍感紧张、吃紧,但谢天谢地,还能紧跟不误。测试结束后,他给我的评语是:“……无法想象只是自学了半年,能用日语清晰流畅地进行对话……”,其次肯切地指出我存在的不足之处:“……语法方面稍有欠缺,希望能够学习更加地道的表达方式……”。评语的第一点不完全符合我的实际,但我觉得他是以平常心看待不平常事,是别有境界,可以理解,我无需作出任何解释。第二点则可以说是一箭中的,使我受益匪浅。他虽然只是点滴施教,但他的滴水之恩使我心存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功课的压力日渐增加,我的父母都担心自学日语会对学校功课磕磕绊绊,带来负面影响,曾经忧心忡忡。但从已经进行的六科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来看,我的成绩是3A3B,已基本过关。这表明我的“校学”和日语自学并行不悖、相安无事。

     

        回顾前段时间自学日语的日日夜夜,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才知道。

     

        古人吟道:“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我作为一个在校学生,要想在紧张繁忙的功课之余,坚持自学日语,争取一份额外的知识收获,首先必须能够忍受寂寞。近半年以来,我除了上学外,几乎是足不出户。节假日、双休日在我的生活中已经不复存在,各种娱乐包括以往的爱好也已与我无缘,知交好友更是久违。放学回到家里,便围在四壁之中,爬完了高中的书山,又行舟于日语的海洋之中,一天又一天,就这样寂寞地走了过来。有时候我突然大声疾呼:“老妈,我想去看场电影!”但叫喊归叫喊,住了嘴还依然是该学什么学什么。

     

        再就是饱受了艰辛,吃尽了苦头。在过去的半年中,在学校里,每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对于我来说都是自学日语的上课铃声,我戴上耳机依旧稳稳当当地坐在原处,一心一意听我的日语录音,毅然放弃课间休息,极少例外。回到家,深夜时分,忙完了学校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虽然已经哈欠连连,两眼皮频频打架;可我的日语学习才刚刚开始,记单词、学语法、做练习……一次次打退了瞌睡的进攻。老爸为我准备的夜宵、果品,常常顾不上享用,我只顾与时间赛跑。但偶尔也有因无法自控而伏案入眠的时候。于是我常用古人“悬梁刺股”“映月读书”(江泌夜读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的刻苦精神鼓励鞭策自己,从未因为艰苦而退却。

     

        大智慧者,也许仅凭天资聪慧,毫不费力就可以掌握和运用一门知识,而愚笨者得花上吃奶的气力,以勤补拙才能学到一点东西。我无疑属于后者。所以即使是在徒步时或进商店购物时,甚而至于就餐或蹲厕时,都绝不肯错失一分一秒,苦苦地记日语单词,反复地默诵日语课文(含日文原著),一点点一滴滴地积累、沉淀、吸收……

     

        就我自己而言,将近11年的学子生涯,其寒窗的酸甜苦辣,与其他学子相比本无太大的差异。但自从增加日语自学后,其滋味就变得更加繁杂,更加浓郁和更加刺激了。然而说到底,“甘苦”未必只有苦,更何况有道是“虽苦犹甜”呢!在这些甘苦中,如果我把日语自学比作“吴淞水”,那么我真正的感受正如一句古诗所吟诵的那样:“千辛万苦都尝遍,只有吴淞水最甜。”

     

        啊,展望未来,明年(2019年)的这个时候,假如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的话,我已经在日本国的语言学校学习了。对日语的学习,于我任重而道远,我会在赴日之前,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收获。

     

        饮水思源,我对我那些欲见不能的老师们的想念,一天比一天强烈;由此而生的遗憾也一天比一天深沉,有时显得闷闷不乐。我最要好的同学阿亮天生机灵,一眼看穿了我的心事,他对我说:“你傻呀?!他们天天都在你身边啊!……”他的话,使我蓦然醒悟过来,不禁眉开眼笑地乐了。嗨,究其底缺少灵犀的还是我自己,怨不得人。

     

        我又蓦然想到,《标日》在万紫千红、桃李满园的时节,即将迎来她的30华诞。啊,让我满怀崇敬之情和感恩之情,由衷地祝她生日快乐!祝她春华秋实永无止境。

     

        (编辑评论:在中学生卢紫恒看来,《标日》是她无言的老师,这位无言的老师陪伴了很多卢紫恒这样的学子的青春。他们因此爱上日语,学习日本文化,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走上自己的职业之路。“不曾奋斗的青春不值得过”,这些有《标日》陪伴的日子,是每位学子念念不忘的人生过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