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改革开放40年教育开启新征程

    钟秉林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3月06日   08 版)
    “中国教育改革40年”丛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学子走进大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这一关乎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缔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最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正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就显著。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高校在校生只有85.6万人;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7亿人,专任教师1626.89万人。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在规模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教育投入平稳增加,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效益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虽然我国教育在结构、质量、体制、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教育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等,但不可否认的是,4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功能从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40年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急需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40年来,教育逐渐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21世纪以来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教育部发布多道“减负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等,都是为了改变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指挥棒,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教育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基,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养成,致力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从战略重点逐步上升为优先发展。40年前,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下。40年来,教育的战略地位稳步提升,逐步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上升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平稳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起实现了超过4%的既定目标,2017年为4.1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40年前,中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两基”攻坚: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40年来,我国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全面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园率达到79.6%;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巩固率为93.8%;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普及,毛入学率为88.3%;高等教育正在快速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5.7%;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急迫期盼与优质教育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冲突,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凸显。择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大学生就业等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正面临根本性转变,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要坚持抓好普及与提高保教质量并重;义务教育要兼顾提高巩固率与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需要;高等教育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民办教育要严格规范和大力扶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更加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致力于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先后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态、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知识传播方式从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互动,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正在转变为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教育界对此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密切跟踪发展趋势,主动、理性地面对挑战;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在为信息科技革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的同时,要主动适应信息科技与教育融合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构建信息革命驱动下的教育现代化新形态,同时也呼唤回归生命养成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迎接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现代教育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40年前,教育领域改革的迫切任务是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我国恢复与重建教育新秩序的开端。4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心是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40年来,我国逐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举办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以县为主,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40年来,我国逐步探索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更加注重科学性、自主性、选择性与公平性,人才选拔的标准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考试科目从零散分科走向文理融合,考试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招生录取从效率优先转向更加注重公平,强调对弱势群体的补偿。40年来,我国多渠道拓展经费投入,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层次类型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局面,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务供给。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模式从照搬模仿转向自主探索。1978年,我国掀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教育也开始在照搬、模仿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教育发展的模式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方向来进行抉择,不能走趋同的道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期待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与参与能力的世界公民,探索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为教育国际化作出中国贡献。

     

        《论语·为政》有云,“四十而不惑”。回首40年来我国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历程,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8年教师节,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教育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教育事业新征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总体部署,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新时代,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追求质量卓越,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

     

        科学出版社乔宇尚编辑策划的“中国教育改革40年”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聘请国内教育学界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丛书包括10卷:《学前教育》(虞永平张斌)、《义务教育》(宋乃庆陈婷张辉蓉)、《高中教育》(朱益明)、《高等教育》(张应强)、《农村教育》(范先佐)、《教育信息化》(黄荣怀王运武)、《职业教育》(石伟平匡瑛)、《学校德育》(冯建军)、《民办教育》(周海涛)、《高考改革》(郑若玲),力图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多角度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进程、发展成就、改革经验和最新进展。

     

        丛书力图展示1978—2018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成就,梳理国内学者在各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系统总结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经验及面临的问题。旨在讲述中国教育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总结中国经验,提高文化软实力;探寻中国教育模式,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是梦想和希望的载体,我们都在憧憬教育的未来,构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梦。

     

        未来的教育,将是体现“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公平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在学习型社会框架下,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未来的教育,将是体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多样化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彰显个性和特长;未来的中国教育,将是体现“人尽其才”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在学习中成长,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代,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厚积薄发,中国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