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练中文学现象”观察

    沈健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2月20日   03 版)

        练市中学是地处浙江湖州东部一所水乡学校,却活跃着以首届鲁奖诗人沈苇、小说家流潋紫和被称为“中国的罗杰·伊伯特”文化评论家周黎明等为主的“练中作家群”。其中,中国作协会员5人,省级会员15人。研究“练中文学现象”,既涉及当代中学素质教育问题,也关涉到乡村振兴背景下基础教育定位问题,更牵涉到作家生长发展的机理问题,意义不言而喻。

     

        “秘密在怀孕,美在怀孕”:诗在自由中蔓延伸展

     

        沈苇是湖州第一个产生全国影响的当代诗人。这位1965年出生于练市的新疆作协原领导,文学的梦想是在乌镇、花林、石门参差十万人家中起步的。从浙江师大毕业后,沈苇回到“练中”担任语文教师,和现任校长舒航等人创办诗社,举办朗诵会,印刊物,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迎来了练中文学“春风沉醉的晚上”。1988年辞职深入新疆大漠,阅遍边塞苍凉,开始了一个诗人寻找语言家乡的历程。至今他已写下《沈苇诗选》《数一数沙吧》《在瞬间逗留》等诗集,《新疆词典》《植物传奇》等随笔集,《正午的诗神》等评论集。这些作品与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数十个奖杯,和《唐宋八大家文钞》复制品一起,在练中“茅坤文学馆”熠熠闪光,加重了以乡贤茅鹿门命名的文学馆当代份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当代新诗的探索,沈苇实验了组诗、小长诗、一句诗、柔巴依、格则勒、诗化散文、诗剧等写作,尝试了歌谣、卜辞、经文多种写法,摸索了引文入诗、加注脚、一诗多写、诗文跨界、诗画合璧等技艺操练,这一切,从理念到形式滋养丰富了当代汉诗文体的表现力与多样性。

     

        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授奖词写道:沈苇的诗是一个特殊的容器,南方的柔美和边地的苍茫,坚硬的现实和隐身的历史,地域的小和精神的大,记住的与遗忘的,生与死,完全汇于一炉,复杂中透着一种单纯的品质……他写出了狭窄人生中那辽阔的悲哀,也指证了那丰盛广大的世界其实不过是自己身体苏醒后的一个语言镜像。

     

        在练中作家群中,舒航、潘新安、马越波、俞玉梁等改革开放后走上诗坛的新人,在全国诗坛以活力强劲、作品丰盛而著称。1986届毕业生潘新安,被誉为当代诗坛“郊区”诗人,如今在湖州开棋牌室为生,养家糊口之余写下了大量观照城乡结合部物是人非的小诗。他的诗集《界线》出版后,引发了众口交誉的赞美。著名诗人梁晓明认为,在潘新安的字里行间,“一种诗坛久已匮乏的现实主义诗风”正在刮起。杨键、草树、天界等写下热情剀切的评论,发表在《浙江诗人》《文学报》等处。潘新安同班同学马越波数十年如一日隐秘地热爱诗歌、写作诗歌。他的诗注重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经验,语言纯澈简白,诗情温润可喜,被誉为汉语“轻声细语派”代表诗人。柏桦曾如此赞美他的诗,“这是一流的诗歌,气息非常之内敛、从容”,是读了“还想回过头去再读,欲持续那丝丝不绝的享受”的诗。此外,舒航灵秀隽逸,俞玉梁亲切和蔼,陈夫翔朴实无华,汪明好学多思,“练中作家群”因为他们而“变得丰盛广大”。

     

        “所有的邂逅都是极美”:文学在放养中遍地疯长

     

        2007年4月,小说《后宫·甄嬛传》在北京签售,被誉为“后宫小说巅峰之作”,流潋紫横空出世。这个流潋紫,正是2003年从练市中学毕业的吴雪岚。一个“慵懒、敏感、多思”的腼腆女生,一个酷爱古典诗词,读书不求甚解,对武侠、言情、野史视若宝贝的严重偏科的少女,一个飞蛾扑火般追求爱情与兴趣所在的青春才俊。

     

        吴雪岚的文学经历很简单,考入浙师大后,以一种“写出当代《红楼梦》或者赶超《哈利·波特》的抱负”,在市场、读者和心灵创造力的激发中,从网络小说起步,转眼之间成长为“后宫”类型小说家领军人物。如今的流潋紫已是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西湖青年编剧联盟首任会长。曾获亚洲彩虹奖最佳编剧奖、第3届金榕树最佳剧本奖等大奖。

     

        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吴雪岚到流潋紫;从一个高中学生到粉丝云集的“青春领袖”,从青涩单纯少女到身价近亿的网络达人;从短篇小说《严小心的超市爱情》作者,到名震汉语文坛的类型作家,流潋紫完成了她的华丽转型。

     

        “爱用感叹号的人”:写作在热爱中澎湃浩荡

     

        在“练中作家群”中,还有一个以影评和乡邦文化为主的群体,其影响可谓顶天立地的一群。这是一群既有理论高度的专栏性写作,又有人性温度恩泽乡梓的地方性写作。

     

        1962年出生的周黎明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影评人和编导,是横跨太平洋两岸的文化评论大家。这位1978年读完高一就参加高考的诗性才子已出版专著21种,被认为是“英语非母语的中国人当中,英语写作水平最高的中国作者”。

     

        周黎明的写作分两类,一类是影评、剧评和乐评。近四十年来,他在中央电视台等做评论员,在《中国日报》《南方周末》等开专栏,写下二百多万字才情放逸的文字,结集为《莎乐美的七层纱》《好莱坞现场报道》等专著。第二类是编剧导演。如国内第一部大型音乐剧《音乐之声》,为同类项目开启了商业化运作新时代;在美国国际戏剧节首演之后的话剧《环路男女》,回国又在全国25个城市巡演;2015年翻译改写了王尔德《甜心大话王》,借120年前欧洲“不可儿戏”之陈酒,浇当下中国“玩世不恭”现实之块垒,为西方名剧汉译改编做了一次大胆的商业化探索。浙江大学博导胡志毅认为,“这是继五四时期编译王尔德戏剧之后掀起新一轮创造之风,是古为今用的一次成功的实验”。

     

        徐建新是一位植根练市的优秀散文家,他的《古运河之梦》、《南太湖笔记》等散文集,审美意趣与史料价值不可小觑。作为《练市镇志》的主编之一,徐建新最大贡献在于对茅坤的研究。茅坤是明中叶期间出生在练市的一代枭雄,集文章武略与农桑于一体,一生留下了一百多万字著作,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晓茅鹿门”。徐建新积十余年之功,撰写了国内首部《茅坤传》,为湖州地方文化建设贡献了卓越的才智。由于《茅坤传》突出成就,徐建新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一奖项对作家个体、练市中学,甚至整个湖州文化界,都是一次约等于鲁迅文学奖的美好激励。另外,胡建新的随笔、张前方的杂文、抒翔的小说、钱红梅的散文也各有千秋争奇斗艳,为什么在一所乡村中学会荟萃如此优秀写作人才?漫步在40来亩的练中校园,“东隅大讲堂”、《练溪文学》、《九天阁》杂志、“鲁竹诗歌奖”、“读诗吧孩子”等活动与载体如春风徐徐吹拂,将文学的种子播撒在万物的激情之中。自由,放养,热爱,召唤每一个学生朝向最佳的自我尽情舒展。一如童天遥的诗句所写:“一生只做一件事,是命运在召唤你写作,它永无止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