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从“乔布斯之问”到“钱学森之问”

    曾妍妍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2月20日   08 版)
    《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郭建鹏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定价72.00元

        在教育技术领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个问题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教育问题。除了技术不够完备、信息化不够彻底之外,与信息化过程相伴的主流教育思想偏差也是个问题。《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可以看作一名大学教师和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尝试性回应。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近年来风靡全球。但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介绍和可行性分析上,较少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系统阐述该模式。身为教师和研究者,郭建鹏针对翻转课堂存在操作性不强和理论基础不足的缺点,尝试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系统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分析翻转课堂的概念、机制、不足与常见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法。正如其在绪论中所指出的:“本书致力于推进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尤其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大学教师准确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与同类专著相比,本书的特色有三:

     

        第一,首次基于教育心理学系统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分析翻转课堂的概念、机制、不足与常见问题。作者独辟蹊径,从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角度分析翻转课堂。在介绍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定义后,从理论上深入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及其内在机制。而后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分析翻转课堂一般模式的局限与不足。最后针对当前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误解和误用现象,选取七个关键要素对翻转课堂进行深入的澄清和分析,包括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等。

     

        第二,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法,提供多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与教学研究案例。此书从实际操作层面将翻转课堂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分为三步,一是选择课程并确定课程内容,二是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三是录制编辑教学视频、准备在线教学材料。实施阶段则提出了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活动、课前教学视频、课堂视频回顾、课堂知识测试、课堂活动探究、课堂总结提升等七个环节。值得一书的是,第三章还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中常见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作为高校教师不得不关心的话题,如何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研究。在实际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此书还提供了在不同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创新的案例。于此,关于翻转课堂的实操方案全都清楚明白地展现,一步一步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三,解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作者从当前中国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切入,探讨高校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分析时代和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破坏式创新”。作者认为,只有根本性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此书是一部关于教学的研究著作,是一部具有厚实实证经验的著述。由于教学成分浓厚,可操作性十足,又让人偶有是教材而非专著的恍惚。它从教育热点问题出发,强调建立在探索和反思基础之上的课堂实践,从个别到一般,力求归纳出翻转课堂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并再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案例。正如邬大光先生在序中提到的:“郭建鹏老师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剖析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改、完善这一模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炼出一个改进的翻转课堂模式,再把这个模式应用于不同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实验和研究始终贯穿其中,理论和实践如影随形。”

     

        在结语中,作者回顾了全书内容,展望了未来的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环境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然而教育的本质始终不变,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就又回到了中国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教育“教书育人”的初心不能忘。只有始终守住这个初心,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翻转教学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