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家宏大而独特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中,中国译学界有必要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4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以中外文化与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高度,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尤其是翻译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与总结,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译学理论,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译学应有的贡献。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中国翻译研究之路,可以看到,我们的翻译研究始终贯穿着对学科知识的自主性追求,在回应国家、社会和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需求中不断调整学科理念、人才培养观念和翻译实践观念,我们的学术视野与对象领域不断拓展,思维方式与理论话语不断丰富。翻译研究,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知识生产活动,不仅受这一时代的历史情境和人文精神的召唤,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引进来、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国家和民族形象建构,以及对外科技、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国家方略的实施提供着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翻译学界所走过的路,我们看到,无论是翻译实践,翻译研究,还是翻译学科建设,这40年来的发展都具有开创性与突破性,且呈现出明显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翻译事业的新局面,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翻译研究与理论建设;二是弘扬科学的探索精神,不断拓展中国翻译研究领域,深化翻译思考;三是加强多维度的互动,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与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四是不断创新,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基于以上整体性的认识和趋势性的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一书力图做到如下四点:一是整体把握,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翻译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分析。二是重点评述,有选择地总结评述在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翻译研究在基础性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三是紧贴时代,密切关注进入信息化和职业化时代之后翻译和翻译研究所面临的的挑战和机遇,总结中国翻译研究在若干新兴领域中所取得的突破性、前瞻性成果,评说这些成果对翻译学科建设、翻译行业发展、国家文化战略实施的影响和推动。四是展望未来,在新时代,基于对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把握,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外文明互学互鉴的语境下,提出对中国未来翻译研究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不仅是我国翻译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翻译学创生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翻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对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对翻译的需求逐渐改变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翻译行业、翻译研究、翻译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对近40年来的中国翻译研究进行科学定位与评估,就必须将之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大视野之中,同时也要从中国历史的大框架中去考察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发展。
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全面梳理和再现翻译学科的整体发展是该书不可缺少的内容。翻译学科的建设,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与心血,翻译学科的建设者们呕心沥血,筚路蓝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探索与发展,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学科地位,翻译学成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学者的学科意识萌生,到翻译理论意识的觉醒,再到国内译学界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学学科概念的几次大讨论,该书着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历程,展现中国翻译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如学术团体的建设与作用、学术先辈的探索与奉献、学术期刊的创办与支持、学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及翻译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完善等。
此外,该书还梳理与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学术出版的现状与成就,重点检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学界在专业翻译学术期刊和外语类专业期刊所开辟的翻译研究栏内发表的学术论文,同时对中国知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中涉及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检索,继而对国内出版社推出的翻译研究丛书和出版的学术专著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学术出版的整体概貌。
根据拟达到的总体目标,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的实际出发,该书选取了翻译学理论建设、翻译史研究、翻译批评研究、口译研究等基础性研究领域,加以重点回顾、概述、分析与总结。如该书第四章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学界对中国传统译论整理、研究与阐发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的翻译理论史源远流长。近20年来,经过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的努力,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即中国传统译论。第五章则系统梳理、总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国译论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回答如下几个重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翻译界是如何引进外国译论的?二是有哪些代表性的译介作品及学者,在译介和接受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激烈交锋或观点争论?三是在译介和引进外国译论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值得反思?四是通过借鉴学习外国译论,给中国翻译界带来了哪些学术贡献,产生了哪些成效,以及如何历史而客观地看待外国译论与中国译论的融合创新?该书第七章更是全面总结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历程,围绕翻译批评的理论探索、翻译批评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以及翻译批评的建构力量与新时代翻译批评的责任三个方面展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翻译研究不断拓展、创新,有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拓展,更有研究方法的创新。其中,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对整个翻译行业和翻译研究的影响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信息化技术丰富和开阔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开辟和扩展了新的研究视角。翻译研究的发展不仅受到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影响,也受到现代科技工具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研究的手段与方式呈现多元化、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趋势,原本单纯的人文主义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手段在研究中的运用,包括科学仪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等在内的技术手段逐渐为翻译学者所熟知,一些原来只是在语言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使用的技术和设备被用来探索翻译认知过程,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翻译认知研究的发展,推动翻译研究发展进入实验实证阶段,导致翻译研究方法发生重要变革,译学研究的内涵变得丰富。
服务国家战略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之一,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和中译外研究的关注既体现了中国翻译研究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怀,也反映了我们的翻译研究与时俱进的精神。该书开辟专章,对中国文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海外传播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勾勒,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进行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进而从学界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与中译外的研究入手,勾勒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演进、传播困扰与研究现状,提出中国文学走出去与中译外研究的未来可以参照的思路与视角,同时立足于翻译学等相关视角,从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和文学传播等环节,展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未来愿景与实现途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翻译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40年,是翻译活动日益频繁、不断丰富的40年,是中国翻译研究不断探索、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翻译学科从无到有、砥砺前行的40年。对这40年来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所走过发展历程加以回顾、反思、总结,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