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冯骥才新长篇《单筒望远镜》在文化冲突中反思历史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09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我认为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继承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尤其是小说传统方面,非常重要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家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单筒望远镜》新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对冯骥才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不管是汪曾褀、邓友梅,还是冯骥才,有这么一批作家,虽然好像是一种地域性写作,但这些地域性的写作都是具有非常价值的文化前沿写作。回过头来看,这些作品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小说传统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冯骥才是这批作家中风格非常独特、文字非常老到,在塑造人物方面最有特点、最具有风俗性的一位作家。

     

        《单筒望远镜》(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冯骥才继《义和拳》《神灯前传》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三十年的沉淀,使这部作品呈现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也书写了冯骥才对历史人性的透彻思考。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认为,文化的误解、文化的猜疑、文化的冲突,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依然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从一个文化学者的立场上来看,我们必须得承认,这里面文化的隔阂、文化的不理解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讲,冯先生的这篇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远大于文学。

     

        据冯骥才透露,《单筒望远镜》写作,起源于冯骥才对上个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也延续了他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在那个时代,世界的联系是单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着单筒望远镜一般,彼此窥探,却又充满距离感。那个时候的世界没有沟通,中西方相互不理解。在最早的中西冲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悲剧式的问题,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主义,也有文化的冲突。《单筒望远镜》则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写在了里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