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2019新书淘宝之科技

    本报记者韩晓东整理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09日   15 版)

        科学与伦理的博弈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2018年末引起的质疑是世界性的,其受关注程度更是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共同的生命线》一书书名所昭示的,基因是全人类的“生命线”。本书著者是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苏尔斯顿,这位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曾于1990年发表线虫基因图谱,对于推进人类基因体跨国性工程具开创性意义。1992年至2000年,他在担任英国剑桥桑格中心主任期间,领导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性团队的英国分支。在这本书里,约翰·苏尔斯顿从科学、社会和伦理等多角度,客观地描述了“国际人基因组计划”从酝酿、提出、讨论、实施直至完成过程中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尤以著者为代表的科学家抵制住巨大的利益诱惑,在舆论质疑和政治冲突中坚守正义和良知一节最为震荡人心。

     

        《科学的专横》里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再翻出来听一听。著者保罗·费耶阿本德是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因其观点趋于极端,维护和论证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提倡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所以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最大异端,得名“科学最坏的敌人”。本书辑录了费氏一生讲课的精华,探讨了“科学是什么”和“知识是什么”等问题,紧紧围绕西方理性主义和科学世界观兴起这条主线来讲授哲学内容,强调科学家的伦理责任,批判科学成见。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B·M·罗津在经典之作《技术哲学——从埃及金字塔到虚拟现实》中,分析了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与特点,特别是对技术与工艺的本质、文化背景对技术的影响、技术与工业的统筹建构、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是其他类似著作很少论述的。他还对人类因滥用技术而出现的“技术危机”作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

     

        “上帝视角”和“蚂蚁视角”

     

        人们越来越愿意把人类本身和身处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问题。宇宙万物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的样子?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弗兰克·维尔切克在《美丽之问:宇宙万物的大设计》中提供了自己的见解。他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开始,带领读者踏上了人类2500年探索美的征途,历数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美丽思考:从开普勒的行星模型,到牛顿的力学,再到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原子运动的量子美。本书呈现了科学之美,也指出了它的缺陷。

     

        当我们把目光从遥远的星河收回到身边,会发现微观世界里同样有着无穷的令人着迷的问题,比如:植物真的是没有情感、没有觉知的生物吗?在《植物在想什么》这本书的作者——法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心(CIRAD)植物生态学研究员雅克·达森看来,植物可以感知阳光、触碰外界、与同类交流,甚至悄无声息地运动,它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了授粉可以和整个动物界交流,它们与其他各界紧紧相连……这是一个与动物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妙的世界。

     

        说到动物世界,观鸟在英美等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与中国人喜欢观笼中鸟不同,西方人喜欢在野外观鸟,观看鸟儿在自然状态中的表现。《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是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植物、动物,还有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那些人类足迹还无法彻底征服的区域。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居民、唯一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他将自己的科考日记整理出版,《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极地考察惊险曲折、众志成城的感人历程,带领读者回到那个科技工作者在祖国需要时纷纷挺身而出、排除万难、开创新天地的火热时代。

     

        《地球脉动2奇迹世界》系列纪录片的同名图书,完整呈现了纪录片的恢弘实景,也把难以言表的生命瞬间,用细腻的解读文字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赞叹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惊心动魄的生命光辉。

     

        过去与未来,清晰与迷茫

     

        《铸造〈自然〉:顶级科学杂志的演进历程》是《自然》杂志的首部“传记”。《自然》杂志创刊于19世纪60年代,见证了19世纪以来科学领域的几乎所有重大突破。作者梅林达·鲍德温通过大量细致的史料耙梳,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150年的历史缩影,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微缩的科学发展史。使读者了解《自然》杂志是如何定义现代科学规范、影响科学传播以及成为科学家意味着什么。

     

        过去一年里,区块链绝对是热词之一。有人称,当下的互联网是第一代互联网,又称为信息互联网,而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开端。乐观的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可能会和大多数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直接关联,同时也将为个体、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提供历史性的大机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构建智能化数字经济世界》从宏观层面对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力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指导建议;《牌桌上的区块链:后网络时代的商业演变与机遇》则虚拟了一家棋牌室在区块链浪潮中不断转型发展,揭示了在技术推动下商业演变的全过程,折射出区块链技术对现有商业多方位的影响。

     

        客观世界正在变得越发不具有确定性,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未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云计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振奋却又迷茫。《暗趋势:藏在科技浪潮中的商业机会》围绕科技乃至世界的范式转移两大主线,主要阐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变革世界观的范式转移,科技界乃至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以及作为企业或者个人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