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02日 星期三

    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我陪着这么多人把他们的童年过了一遍,我在很多人身上依稀认出自己,我常常会惊异地发现,被我遗忘的,竟被他人记起,原来是,千万人的命运中就藏着我自己。

    序《访问童年》:再过一遍,让此生明白

    李敬泽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02日   16 版)
    《访问童年》,殷健灵/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32.00元
    殷健灵

        放下殷健灵《访问童年》,只觉得蒹葭苍苍。这不是一次快乐的访问。——童年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好吧,我们一向是对孩子们这么说的,我们希望他们快乐,我们以为他们快乐,世界之重还没有压在他们身上,他们怎么会不快乐?我们把我们的愿望、自欺、冷漠当作了事实。即使他们在哭泣,即使他们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也并不在意:好吧好吧,过来抱抱。但说到底,他们懂什么呢?很快都会过去。

        读了《访问童年》,我现在想做的事是,找一个下午,阳光不要那么明亮,在阴影中,殷健灵坐在对面,就像她在这本书里坐在那些人对面一样,和她谈谈我的童年。

        这没那么容易。我怀疑我没有童年,因为实在没有多少童年记忆。我无法像很多作家那样宣称:写作源于童年。我记不起童年的快乐,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伤痕,我就是健忘,我勇往直前,我扬长而去。

        不知道殷健灵会怎么对付我这样一个受访者,我的问题不是捂着一个盒子,我把盒子丢了。

        我相信,她会有办法的。她不仅是善解人意,她也不仅是亲和令人信任,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有充分的心理学准备,但更重要的是,以我与她有限的几次交往,我感到——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她本人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这样一个人,必是敏感于人的疼痛与沉默、麻木与遗忘,对人的无言以对和千回百转感同身受。

        所以,我能够想象,那些受访者或许终于发现,他或她碰到了一个人,愿意陪伴他们,回到最初的梦境,回到荒野,找到和打开被封闭、藏匿、丢弃的盒子。

        这不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一定很累。特别是,殷健灵很可能还是个焦虑的人,她可能从童年起就被焦虑、不安全感所纠缠——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才让她对重访童年如此执念?

        她必定采访了比这本书里更多的人,必定有很多人最终不能打开。而那些打开的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全是快乐——当回望童年,我们也许会找到快乐,也许常常发现缺憾和伤痛。

        那些被殷健灵打开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终于、终于碰到了一个人,如此耐心、如此审慎、如此体贴地帮助他们进行一次回访,把无以言表之事意识了一遍、说了一遍,这就像把此生从头又过了一遍,而这一遍过明白了,即使是失败和残缺也便释然。

        而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我陪着这么多人把他们的童年过了一遍,我在很多人身上依稀认出自己,我常常会惊异地发现,被我遗忘的,竟被他人记起,原来是,千万人的命运中就藏着我自己。

        然后呢,我想我们都会更珍重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当然,我们也会更珍重地对待我们的和别人的孩子。这人世上所有的孩子,人们向他们承诺了快乐,但我们知道,人们常常没有做到。

        这本书超出了我的预想:它竟如此宽阔饱满,它不是透明的不是纯粹的,它不是童话和神话,而是百感交集的漫长旅途。人被童年所塑造,人也注定向着童年争辩、反抗和逃逸,人渴望与他的童年和解,所以人需要访问童年,在记忆、修复和创造中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我不把这本书看作一本童书,它是人之书,是爱的教育、情感教育。那些回忆童年的成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每个人都在修行,他们证明,记忆的能力、通过记忆推敲自我的能力,这就是善好人性的根本保证。

        为此要感谢殷健灵,她当然不仅是一个记录者,她召唤记忆,她让混沌的生活和经验自沉默中浮现,获得意识、语言和形式,她是创造者,因为,她对一个又一个人说:要成为完整的人,要有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