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02日 星期三

    大梦无边,闽教有情

    朱永新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02日   14 版)

        今年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建社60周年。

        前不久,原社长黄旭先生来信,希望我能够以“我与福建教育出版社”为主题写一文章。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黄旭的“命题作文”让我联想起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许多往事。

        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缘分,自然要从黄旭开始说起。

        在我的学生中,有三个与我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黄旭是最早的一位。大约是在1987年左右,一天早晨,在苏州大学的校门口遇到一位年轻人。当他知道我是学校教育科学部的老师时,马上咨询考研的相关情况。他告诉我,自己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上线但没有名额,准备联系苏州大学的调剂名额。

        一个偶然的相遇,让他在几个月以后成为苏州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师从储培君教授。也在那一年,我破格成为教育科学部的副教授。

        一年以后,与我同龄的许庆豫也成为苏州大学的研究生,与他同为储培君先生的门徒。我有幸为他们开了一门教育思想史的课程。后来我推荐许庆豫去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来以后成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五年以后,李镇西考取我的博士研究生。我们三人都是1958年生人,黄旭长两岁。

        从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黄旭回到福州,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工作。从一个普通编辑开始做起,一直做到社长。

        由于黄旭毕业于苏州大学,他和福建教育出版社自然非常关心苏州大学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记得他到出版社不久,就与周川教授联合主编了《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一书,作者大部分是苏州大学的师生。之后,又出版了储培君教授的《德育论》以及周川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丛书”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等一系列著作和工具书。

        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正式出版,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正式启动。黄旭所在的福建教育出版社,是最早关注新教育实验并且出版系列新教育著作的出版机构。

        2003年,新教育实验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召开开题报告会,黄旭带着沈国才(现任福建省教育厅督导室副主任)等出版社的团队参加会议,策划了一套新教育著作。

        2004年,《新教育文库》正式问世,首批著作分“我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随笔”和“我的教育实验”三个系列。其中有我撰写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张菊荣等撰写的《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管建刚的《魔法作文营》等近20种著作。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阅读相关文献,我发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落实问题颇多,于是组织我的研究生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整理出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全面、不可持续问题非常之多,值得高度关注。我很快建议黄旭关注这个问题,出版这方面的著作。他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当即决定列入出版计划。2005年1月,我主编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正式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著作,出版以后收到广泛好评,并且于2009年3月出版了修订版。

        2005年,黄旭受命于危难之时,全面主持福建教育出版社工作。上任伊始,他立即召开了“雁荡山选题会”,确定了以基础教育教材教辅为重点,各类教师用书、学生读物和适合市场需要的文化学术图书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出版格局,当年就创利2000余万元,带领出版社走出了困境,稳定了“军心”。

        此后,我与黄旭和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联系就更多了。我推荐的新教育实验骨干教师管建刚成为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王牌作者,先后在这里出版了《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故事》等20余部著作。管建刚又把薛法根等一批语文教学名家推荐到出版社,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我也把自己的《朱永新教育小语》《陶行知教育箴言》《叶圣陶教育箴言》《蒙台梭利教育箴言》《教师第一课》等书继续交付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先后策划并主编了“台湾教育名家书系”和“新阅读文库”,“新阅读译丛”等丛书,引进了高震东、游乾桂、洪兰以及美国学者赫希等人的教育著作,并且推出了领读者和阅读课两个系列的阅读推广图书。

        大约在2012年左右,福建教育出版社创办了一本《新教师》杂志。黄旭社长请我担任杂志顾问,并且为杂志开设了一个《永新读师》的专栏。每期撰写一个我熟悉的优秀教师。这个专栏,一开就是六年,目前已经撰写了70篇左右的人物印象,很快也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集结出版。

        投桃报李。福建教育出版社对我和“新教育”的事业也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与支持。在黄旭和江金辉两任社长的鼎力支持下,出版社与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每年定向支持新阅读研究所的教师书目研制和阅读推广研究,同时出版了《新教育实验的本体论》《新教育教师电影课》等一批学术著作。

        作为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老朋友,我也一直关注着出版社的每一个信息。我注意到,继上个世纪末启动《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之后,福建教育出版社在人文学术著作方面一直深耕不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陆续出版了《严复全集》《顾准文集》等名家的学术专著、《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等大型的晚清民国系列,“而已丛书”“木犁书系”“叙旧文丛”等大众文化系列,邀约到邵燕祥、钱理群、吴小如、陈漱渝、王富仁、孙郁等名家。这方面的许多著作也屡屡获奖。记得黄旭曾经对我说过,一个教育出版社,如果眼里只有教材教辅,一定是没有出息的,走不远的。“做人文社科图书,如果没有理想支撑,很难坚持下去。但我们的使命就是,坚守学术文化精品图书和传统主业的阵地,忠诚守护闽教社50多年的出版事业,坚定地追求人文理想。”

        福建教育出版社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以人文情怀打造“大梦书屋”的努力。记得2014年底左右,黄旭带我去他们出版社门口的“大梦书屋”喝茶,在茶室里黄旭告诉我,福建教育出版社一直想创办一家有自己独立精神的书店,致力于营造社会的阅读氛围,融合文化推广、文艺沙龙、美学生活与概念餐饮等文化元素,为公众提供一个不设门槛的读书、分享、交流场所,让人们重拾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如果可能,他还要继续办下去。果然,其后几年间,大梦书屋西湖店、大梦书屋鼓岭店、大梦书屋一中店和八中店等分别在城市中心、国家级风景区和中学校园陆续建成。有读者评价说,“大梦就是一个‘点灯人’,也许不自觉就燃起每一个去那的人眼里或心里的光。”

        2017年底,黄旭社长虽退休但留用,他介绍新任常务副社长江金辉到北京来看望我,希望我能够继续支持出版社的工作。新社长表示,他会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继续推进出版社与“新教育”的合作,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为阅读研究与推广事业,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梦无边教育情,使命责任犹在肩。携手合作向未来,人间总是四月天。我相信,新教育团队会进一步加强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合作,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