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1月02日 星期三

    报章里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姜革文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1月02日   06 版)

        2018年春天,《文摘报》开辟了“旧报新读”栏目。

     

        栏目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曾经对改革开放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名篇,二是针对当时文章做出的解读。新旧勾连,我们忍不住思考:过去40年,全球变化最大的有哪几个国家?那一定少不了中国!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最蓬勃向上的有哪几个时期?那一定少不了1978年到2018年!

     

        波澜壮阔、意气风发的40年。《文摘报》2018年的春天,连接了1978年的春天。

     

        “旧报新读”里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改革的精神,彰显着责任担当,如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杨小民杀人案始末》中有正义感的记者,嫉恶如仇,以“内参”形式上报,引起了最高层的关注;《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中,模特陈素华被流言逼疯了,一大群美术工作者不畏世俗偏见,以美育破除大众的迷信之心;《“小岗大包干”是如何被发现的》中的农民,因为实行了创造性的“大包干”,《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40年时间,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所有的中国人,那就是:“改革者”。

     

        “旧报新读”中的“新读”部分,解密了不少真实的细节:1980年,李谷一唱响了《乡恋》。这一演唱,被誉为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的一颗“信号弹”。然而,1981年11月,李谷一与《乡恋》被《人民音乐》发表长篇文章强烈指责,成为“靡靡之音”的代表。自此,《乡恋》成为“禁歌”:电台不再播放;公开场合,李谷一也不再演唱。

     

        1983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转机出现了!点播条大部分点的都是《乡恋》,这让吴冷西(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冷汗直冒。他在过道里来回踱步,不时掏出手帕擦汗,终于,他走进导演间,沉默良久,猛地一跺脚,操着南方口音对黄一鹤说:“播!”

     

        这个“播”字不容易。这是徘徊和彷徨之后对于禁区的突破,这是美妙的旋律。多年之后,我依然清晰感受到现场以及现场之外的观众那种心中的情愫。

     

        “旧报新读”里的初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班: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呈现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诞生。当时,中国富强之梦刚刚起航,人才,人才,这是最迫切的呼喊。琅琅书声中,有少年的初心,有期盼民族更加富强的初心。人才并非只是在少年中追寻。曾经,五类分子、臭老九,一个国家,有分裂的族群。五类分子的后代入党、知识分子入党,是那么困难。《重在表现政策的胜利——地主家庭出身的教师龚福永入党记》,我们看到了“龚福永们”的初心,也感受到了当时党务工作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初心。

     

        重温《塬上的雪》,让我们回到白雪茫茫的塬上,那里人烟稀少,几乎没有路;那里麦田单产只有几十斤;那里“东队的八个壮劳力,竟都患有柳拐子病,腿脚关节上的大骨实在吓人”;那里“队上有个老党员,家里的孩子甚至轮着穿一条裤子”。

     

        这样贫、病、荒、寒的地方,“古老而又神圣”,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中南海。

     

        在这里,王晨同志和知青们一起吃过病死的牛肉;作为一个大男人,他学会了编织袜子;甚至,因为打一个窑洞差一点点葬身黄土地。也是在这里,王晨同志感受到老百姓朴素的温暖和信任。

     

        重读王晨《塬上的雪》和阎纲《关于〈塬上的雪〉》,不但感受到茫茫大雪,更感受到王晨为代表的知青们,强烈要改变现实,要“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主席1949年10月26日《给延安同志们的一个复电》),实现百姓富裕和国家富强的那一份雪里初心。

     

        “旧报新读”里的能量

     

        首先,这种能量来自经典。书稿所粹选的篇章,经历了时光的冶炼,熠熠生辉。《怀柔县黄坎公社王兴宽等人无理取闹辱骂殴打三名女教师》,成就了后来的教师节,是新闻报道的名篇;《哥德巴赫猜想》洋溢着诗性,是报告文学的典范;《班主任》蕴藏着先机,是小说领域拓荒牛。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初,报纸尚未普及,每有重量级文章刊发,一纸风行,常常被传递很多遍、常常被翻得皱巴巴。沧海桑田,我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几年,主要是报纸站在传媒的巅峰,引导着十几亿人进行改革开放的大合唱。选粹四十年的报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注定会串起一颗又一颗璀璨的珍珠——尤其是当《光明日报》的子报《文摘报》担纲此事的时刻。孔子选编《诗经》,宗旨是“无邪”;蘅塘退士有《唐诗三百首》,标准是“脍炙人口”;《报章里的改革史》,核心词是“改革”。每一篇、每一本经典,都需要时间,需要被不断地选择。因而,经典值得反复揣摩,经典有巨大的引导能量。

     

        其次,这种能量来自思想。韩琨事件、潘晓讨论、崔健演唱“一无所有”,每一件事情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能量。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之后,各种无形的思想禁锢,依然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接踵而来。这个关键时刻,1978年5月11日,杨西光总编领导下的《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一场理论界的地震。因为历史的惯性,反对一方阵容非常强大。而支持一方态度非常坚定,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等纷纷力挺。这一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讨论之后,“白猫黑猫”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逐步为中国乃至世界熟悉、接受。

     

        闪光的思想,如同黑夜中的火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旧报新读”关照了到老读者,牵引着新读者。当年石破天惊,今朝巴山夜雨。通过不断地和《文摘报》沟通,不断感受、汲取、产生着正能量,终于成就了这本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蕴藏着原子弹一样的能量。

     

        现在是12月,这本书已经出版了。

     

        (本文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