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感恩时代 守正创新

    ——有感于《中国观察》《中国风景》出版

    陆彩荣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12日   06 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普天同庆模式正在开启。为庆祝这个伟大历程,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观察—一个记者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印迹》和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风景—一个记者的新闻漫记》相继出版,这主要是我在光明日报从事记者工作时的成果总结,也是生逢这个伟大时代的文字记忆与文字感恩。

        《中国风景》封腰上有这么一段话:一扇窗户,透露着改革开放的中国气息;一段历史,展现着爬坡过坎的强国轨迹;一本故事,叙说着大国成长的壮伟历程。记录历史,展现时代,看昨天的新闻如何成为今天的历史。谨以此书献给这个寻梦追梦践梦的伟大而美好的时代。这些就是出书人的心语吧。

        图书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反映。图书承载文化与文明,纪录时代与历史。图书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文化的积淀者。

        图书出版理应涵盖社会生活与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成果的综合、全面反映。

        图书出版本无所谓地理、时空界限,无远弗届。但在今天这个媒体融合时代,图书出版的跨界发展,又成为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话题。

        从社会实践和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来看,面对移动阅读新时代,中国图书出版业正在开启融合发展新征程。图书不仅从形态上发生着巨变,从单一纸质书,向有声书、电子书等多形态发展,而且阅读方式与渠道也是大为拓展、丰富多彩。图书出版更是从单一的出版社封闭出版向社会甚至网络开放合作出版的方向进化。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图书出版的生产力。1978年全国仅有105家出版社,出版图书种数约1.5万种。2017年,中国已有出版社585家,图书年总产量突破50万种。图书出版结构不断优化。新版图书品种与印数首次双双下降;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品种上首次超过新版图书,总印数达到新版图书的2.4倍,单品种平均印数为新版图书的2.3倍。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不含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8119.2亿元,较2016年同口径增长4.5%;拥有资产总额22165.4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1344.3亿元,增长2.7%。另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汇总数据显示,2017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071.9亿元,增长23.6%。

        柳斌杰同志新近在回顾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时指出,国际出版界都认为这个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出版世纪,参加北京国际书展的国家将近100个,中国的图书进入了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在走向世界。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出版业在通过扩大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实际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信息的全方位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图书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读者需求。简单地说,中国图书出版正在进入网上网下、全社会互动乃至跨国合作互动的新时代,特别是合作出版已经成为外宣图书及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方式。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图书对外版权输出提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贸易增长显著。2017年,全国输出版权数量大幅增长24.1%,增速提高17.8个百分点,高出引进版权增速19.1个百分点。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数量大幅增长29.0%,提高18.3个百分点,高出引进出版物版权增速24.0个百分点。对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阿联酋、黎巴嫩、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输出增加较多,表现抢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经出版24个语种28个版本;第二卷也已经出版9个语种10个版本,发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第一、二卷,分别都有一大批非通用语种在国际合作翻译出版过程中,合作成果明年起将大量显现。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中国主题图书全球多语种合作出版发行为标志,中国图书正以崭新的姿态、专业化的方式加速挺进国际市场,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贡献着特殊的力量。有专家甚至认为,出版企业通过主题图书走出去,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文明、东方、负责任、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认知。

        近年来,外文局旗下的7家出版社在扩大与国内外出版同行合作的同时,也积极拓展融合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加大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合作力度,纸质出版与电子出版协同推进,影响力不断扩大。

        央视各频道热播节目纷纷与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合作,出版多语种热播节目图书,更好地携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仅去年以来,央视热播的《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节目就与外文局出版社合作,或由外文局出版社直接出版多语种图书,或由外文局出版社向国外输出多语种版权,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北京国际书展等与国际同行签署合作协议。正在热播的央视四套节目《世界听我说》,同步与外文出版社合作,加速出版同名多语种图书,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与外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中国丛书《读懂中国》,也即将由央视拍摄同题纪录片。

        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深有感触地说: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我们将深化合作传播,注重“借嘴说话”,用好外国主流媒体平台,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读懂中国,将更多中华文化精品节目推向世界,在交流交融中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进步的记录。中国图书出版从数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进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要许多路要走。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与国际出版界合作发展,还要克服国情、文化背景、历史习俗甚至意识形态壁垒等许多难题。

        图书出版业跨界发展,既要跨业态之界、也要跨行业之界,更要跨国家之界。这是出版人面向新时代,实现新作为的必然抉择,当然也是守正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图书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共同责任与使命担当。不断创新、善于发展是图书业继续成长的不竭动力。

        人类是在交流中进步,是在合作中发展的。古代丝绸之路,近代航海大发现,以及正在推进中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都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书为媒,和合生。我们坚信,中国图书业乃至国际图书业,一定会在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实现文化的互鉴与新生。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直署机关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