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已经过去,空气中明显嗅到了早春的气味。野地里最先开放的是鲜黄色的迎春花,一簇簇,一条条,衬着大片枯干了一冬的土地,让人的心情都跟着鲜润和明亮起来。迎春花一开,野蜂来了,白色的小粉蝶也来了,连鸟雀都欢欣鼓舞,嘤嘤嗡嗡了一世界的热闹。……”这是身处战乱年月里的少女黄橙子,走在放学路上,一边看着春天到来时野蜂飞舞的景色,一边想着自己喜欢的那首钢琴曲《野蜂飞舞》的一幕。
国破山河在。战争的梦魇里,依然生长和怒放着蓬勃美丽的希望之花。《野蜂飞舞》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战火纷飞、逃难避寇的离乱年月,但作家并没有过多铺排和渲染战争带来的恐怖、灾难和绝望,而是把少女黄橙子和她的家人、同学、朋友,在黑暗年代里未曾泯灭的对生活的珍爱与信念、对国家的拯救与重生、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作为整个小说的主线。
一本讲述黑暗年代的故事,却充满了温暖和光亮。小说里始终贯穿着那首春意盎然的音乐名曲《野蜂飞舞》的旋律。它是在为那些火焰般年轻的生命而歌,也为了把被战争驱赶和蹂躏的人们,从黑暗的梦魇中拯救出来。
故事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朝气蓬勃的、如同榴花与火焰般美丽的生命,都如同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与奇迹。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越是在苦难、艰辛和黑暗的年代,在这些年轻的生命身上,越是具有一种非凡的、奇迹般的乐观向上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虽饱受挫折,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不断浴火重生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黄蓓佳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作家,作品里流淌着宽阔和温润的的人道主义。她很少去写乌托邦式的幻想故事,数十年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几乎全部是在回应汉斯·安徒生的那句名言:“上帝笔下最精彩的童话故事,就是每个人的真实生活。”
《野蜂飞舞》的故事背景是宏大而开阔的,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家在尊重和善待祖国与民族的历史的前提下,同时又顾及儿童文学的特点,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为一群少年主人公的成长环境,然后从小物件、小细节入手,层层生发,演绎出完整的故事和曲折的人物命运,并且透过最小的细节描述,反映出大时代的特征,乃至整个时代和社会风貌。
战争开始了,为了给国家和民族保留下文化和教育的种子,国内的大学和中小学纷纷迁徙到内地躲避战乱。当时,中国的许多家庭甚至都自愿离散,宁愿忍受亲人离别之痛,也要让正处在求学年龄的学子们追随学校和老师,接续他们艰辛的离乱和迁徙中的读书生涯。在战火燃烧的岁月,国家、家庭、学校联手守护这一方净土。让一代孩子在恶劣的环境里成长起来,这也是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
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就是这样一群生活在艰难时世的孩子。正如故事里的爸爸、一位深明大义又深爱着孩子们的大学教授,挥动着烟斗,对孩子们讲的那样:“中国还没有亡,还在抵抗。……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没有天堂我们要建造一个天堂,你们尽管读书、上课,享受你们的童年,把知识本领学到手。记住,一旦抗战胜利,重建中国是要靠你们的。”
战争剥夺和摧毁着这些如石榴花一样美丽的孩子们本应拥有的安宁、幸福与梦想,战争也在教育和锤炼着正在成长的孩子们。
例如,当哥哥克俊参加了童子军之后,在战时医院里帮忙,亲眼见到了一批批从前线抬回来的伤兵,看到了医院里人间地狱一般的悲惨情景,每天回家都吃不下饭,还把自己关在房间哭过一场,这时候,“他赌咒发誓,长大十八岁就参军打仗去,不消灭日本鬼子决不踏进家门一步”。
橙子的姐姐书雅,参加了一个战地服务团,一路跋涉到了贫困的陕南边境。回来后她以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告诉全家人,这一路走下来,才知道中国农民有多苦,中国的抗战有多艰难。她亲眼见到当地人家老老小小伙着一条棉裤过冬天,锅里揭开来只有清水煮野菜;医院的伤病员因为缺医少药而活活疼死……残酷的战争,唤醒了这位少女内心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最终她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告别校园,跟着一位共产党员奔赴到西北抗日前线去了。
就连平时总是无忧无虑、顽皮得像野孩子一样的小妹妹黄橙子,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和年复一年的警报声里,深切感受到了亡国之痛,懂得了“国破山河在”的道理:“躲警报的两年时光中,我们都已经长大,知道我们能够活着,有饭吃、有学上,是因为有无数的士兵在为我们付出,在用他们的血肉替我们筑起一道长城。”
伴随着少女橙子在战乱中渐渐长大和成熟的,还有一位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小哥哥沈天路的友谊。沈天路是爸爸收养在家里的一位好朋友的遗孤,他小小年纪,却历尽生活的磨难,心地善良而聪颖,从苦难的生活中学到了生存的智慧。战乱的年代,恰如酷热的季节,仿佛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让这个少年变得像成年人一样成熟。小说里写到天路为了让妈妈在冬天里保暖一些,虽然瘦小,却悄悄出去给人做了二十多天小工,挣回了一点钱,终于给娘赎回那件因迫不得已而抵给马家婶婶的皮坎肩,这个情节读来令人眼睛湿润。沈天路也像亲哥哥一样呵护和关爱着一天天长大的黄橙子。少年之间懵懂的、单纯的爱与友谊之花,也在悄悄绽放。他期待她能把那曲《野蜂飞舞》弹奏好,鼓励她说:总有一天,小野蜂会在这排琴键上飞起来的。“总有一天……”,橙子把他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故事的结局是,国难当头之际,哥哥克俊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的行列,牺牲在缅甸战场上;姐姐书雅奔赴了西北抗日战场,却没能活到胜利的一天;沈天路也成为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的一员,最终在激烈的空战中驾驶战机与敌机同归于尽。橙子也一直记得他说过话:“橙子,等我回家,你给我弹个琴吧,就弹你说的那个,野蜂在飞……”
在战乱中成长起来一代儿女芳华,最终都为挽救垂危的祖国母亲而血洒疆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了血与火的原野上。只剩下了故事的讲述者、少女黄橙子,她弹奏着天路哥哥生前最喜欢的乐曲《野蜂飞舞》,在对那个像夏天的石榴树一样青翠的男孩的怀念中,一直活到了今天的和平年月。
她是艰难时世的见证者,也是战争岁月里的幸存者。无论是大哥、大姐,还是天路哥哥,还有他的父母亲、陶伯伯……他们都是走过了她的生命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他们曾经一起走过,无奈他们总有离她而去的一天。而当历尽沧桑之后,回首童年,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包括今天的读者,会惊讶地发现,即便是战争年代里的童年回忆,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心存敬畏,那一切美与真的,爱与善的,其实都是能够经越艰辛的生活道路而留存下来的。就像主人公老年时所言:“他们都死得其所,像烟花绽放在天空,优美而绚烂。我只有自豪。七十多年过去,我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却永远年轻,年轻到笑声里带着露水。”
《野蜂飞舞》是一本优美的、诗意盎然的少年小说。“相伴短暂,离别漫长。整个天际,都是你飞过的自由。”作者写在小说故事之前的这两行献辞,也奠定了整个小说诗意的基调。故事情节叙述间隙里,也充满了精确而精彩的、诗意的描写片段。比如,“很多年之后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的星空。那么多的星星,排山倒海一样,一声吆喝就会从天上哗啦啦地倾斜下来一样,那么的密,那么的庄严又热切……”这样的描写,也让今天的读者一再感受到,虽然残酷的战争曾经是小主人公们的童年的一部分,但是孩子们并没有生活在阴影和绝望里,而是依然生活在光明和希望中,行走在爱与美的光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