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国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续写《使女》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2月05日   04 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右)与演员伊丽莎白·莫斯在一起。莫斯在葫芦剧《使女的故事》中扮演主人公弗雷德氏。

        七十九岁的加拿大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正在续写其警世小说《使女的故事》(以下简称《使女》),明年秋天出版。

        《证词》(TheTestaments)的故事发生在《使女》最后一幕十五年后,具体情节不明,但与葫芦剧《使女》的演绎无关。

        出版于1985年的《使女》形同女权主义者的《一九八四》,也是妇女解放运动中常读常新的现代经典。书中描写美国演化成极权主义的基列共和国,奉行政教合一,实施军事独裁,建立秘密警察机构“上帝的眼目”,又奉《旧约》时代为社会楷模,严格等级制度,全面限制人权。男性统治阶级则从精神到肉体上对广大妇女实施野蛮的压迫与剥削。

        在小说《使女》的篇末,穿着上帝的眼目制服的男人们——不清楚是真的眼目分子还是乔装的抵抗组织成员——把怀孕的主人公弗雷德氏装到车上,去向不明,留下了她也许出国得自由的一线希望:

        篷车停在车道上,双重门敞开着。那两个人,现在是站在左右两边,一人抓着我的一只胳膊肘拉我上车。我无从知道这究竟是我生命的结束还是生命新的开始:我把自己交到陌生人的手里任其发落,因为我别无选择。

        于是,我登上车子,踏进黑暗也许光明之中。

        (引陈小慰译文)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查托和温达斯出版社的副出版经理贝姬·哈迪告诉《卫报》,“在《使女的故事》结尾,车门迎着弗雷德氏的未来啪地一关,这真是文学史上最精彩的模糊结尾。”

        而据《使女》后记,2195年6月,在努纳武特召开的第十二届基列研讨会上,有剑桥教授根据疑似弗雷德氏留下的录音带,推断她得到了妇女地下铁道的帮助,但是,“到底我们的讲述者是否已平安抵达国外过上了新生活?或者是否在藏身的阁楼上被人发现,逮捕,送往隔离营或‘荡妇俱乐部’甚至被处决?”,都还是疑问。所以《证词》可以接着写下去。

        2019年9月10日,麦克莱兰和斯图尔特公司将在加拿大、道布尔戴旗下的娜恩·塔利斯出版社将在美国、佳酿旗下的查托和温达斯出版社将在英联邦国家同时发行《证词》。这三家出版商均隶属于跨国巨头企鹅兰登书屋。其中美国版的首印数将高达五十万册。

        阿特伍德当年把《使女》的电影改编权卖给了米高梅公司,1990年拍成同名电影。该书电视改编权也随即售与米高梅电视公司,后者去年与葫芦网合作,拍摄至少三季电视剧。在特朗普和#我也的时代,应合着美国当前恶毒的政治空气,剧中的白帽红袍成了广大受压迫妇女的象征,在很多抗议现场都有出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