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文艺创作实践以及文艺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影响是多方面的。11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历史与未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北京文艺——2018·北京文艺论坛”上,来自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艺术门类的文艺评论家和文艺创作者和各区文联代表,回顾历史经验,研究当下文艺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展望未来,为首都文艺由高原向高峰的迈进出谋划策。
网剧热播,非遗得益
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带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据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透露:“《延禧攻略》一出来,民间文艺或民俗学马上回应,其中里面有大量的民间工艺,比如扬州的绒花窝。”
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古代扬州制花中,以绒花的历史最早、品种最多。《延禧攻略》热播,绒花非遗继承人90后征姗姗的直播平台号上已经有了上万粉丝,邀请他们制作绒花的剧组越来越多。
而另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同名电视剧,其中则有很多神话知识。毛巧晖说,民间文学的存在样态和传播方式转向多路径、多媒体传播,很多人都在抖音、微博、微信上发布民间故事、讲神话,新媒体的发展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年轻人了解民间文艺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像《白蛇传》,年轻人会说是通过《新白娘子传奇》了解到的。
网络作家和伟大复兴
网络作家、天下书盟小说网总编辑董江波的名字,出现在了2018-2019学年全国高三大联考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卷上,作为一道阅读理解大题的阅读材料。
这是有史以来,网络文学第一次进入高三月考等高考相关的试卷。
月考试卷出来,董江波收到了全国各地两百多位朋友或语音、或文字、或图片的问询,他一一作答并表示感谢。
“我认为,网络文学进入高三毕业班全国联考语文卷,意义重大。保守估计,目前全国一届高三学生,至少有一千多万的学生。也就是说,有一千多万的高三学生,认真阅读并做了这一道关于网络文学的阅读理解大题。”董江波认为,这一事件至少表明,网络文学已经真正成为全民关注的中国新文学现象。
这既是中国作家最好的时代,也是中国网络作家最好的时代。董江波说,中国网络文学目前处于最好最繁荣的时代,不再存在怀才不遇的尴尬,对于网络作家来讲,如果作品写得好,很难再默默无闻。认真写个三四年,就能够脱颖而出,这在哪怕是五年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网络作家的作品,得以出版,拍成影视剧,制作成游戏,甚至输出到海外。网络作家必将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正能量分子。他相信,网络作家也必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记录者。
评论界先别拔苗助长
当年率先进入网络文学领域、从事网络文学评论的人,还是以作协体系的文学评论家为主,但最近几年来,大量的高校文学院、新闻学院的教授带着他们的学生,一头扎进了网络文学评论这个领域,为网络文学评论带来了新气象,大大促进了网络文学评论的发展繁荣,也让更多专家学者真正开始去接触、了解网络文学这个“新生事物。”董江波注意到,当前的评论界和舆论环境对网络文学虽然较之几年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整体还是“苛刻”。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如果网络点击特别高(比如上亿点击)、章均订特别大(比如均订过万)等等,各项数据很好,往往舆论会说,不就是一个小白文吗?没什么文学性。可是如果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本身在语言、情节、细节上加强,向经典型靠拢,点击、均订等数据不好的时候,舆论就会评价,你看,他本来就不行么!看,扑街了吧?”董江波说,既叫好又叫座,是每一个作家理想的状态、终身追求的目标。而网络文学,作为一个二十弱冠之年的新生类型文学,尚处于成长引导期,既要叫好又要叫座,这个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网络文学还是要回归到本身的写作特征,用作品说话,在中国文学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自己该有的硕果。
亟需权威和专业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文学回到了文学自身,更关注人本身和生存状态。文学思潮呈现多样态发展,比如刘心武的伤痕小说《班主任》、王蒙的反思小说《活动变人形》、郑万隆的寻根小说《老棒子酒馆》、格非的实验小说《褐色鸟群》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女性小说有陈染、林白等,还有科幻文学、政治小说、类型文学、私人化写作、低龄化创作、非虚构创作、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信文学等各种文学样式风起云涌,各领风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进一步指出,从改革开放四十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进入“超级IP时代”。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网络文学+亟需培育和构建一支中立、权威、专业和有公信力的力量,提供有理论突破性、现实针对性和决策参考性的知识、见识和思想智慧,促成网络文学更为健康而不是畸形的发展、更为明智而非“头昏脑热”的决策、管理和执行。有人才能有思路、见识和智慧。因此,当下中国网络文学亟需构建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和智库性的网络文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培训和培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相匹配而不是相脱节的人,尤其是发展中国网络文学+的过程中“特殊、急需、紧缺”的人才。
丑书和射墨的问题
最近抖音上有位“书法大师”表演的“射墨”,也颇令书法界窝火。此人脑洞奇大,写字不用毛笔,改用针管,名为射墨。书法家朱培尔提出对于丑书和射墨的问题,书法界甚至书法界以外关注书法的人也是一味反对的。反思当代的书法,书法界太缺少有社会意识、有责任的理论家。“书法堪称是当代人的精神‘鸦片’,老干部喜欢,企业家喜欢,也有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但真正有一种历史的高度,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法当中的真正的书法家还是太少了。”朱培尔说。
学者曹庆晖也表示,自己的微信圈里,书法基本上是娱乐版,各种抖音、各种微信传播,“一开始看的时候总觉得很搞笑,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问题:今天的现实问题太复杂了,我们在日常教学当中不断地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往往并不是从形式中获得解决的,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格调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