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加纳裔作家埃茜·埃杜坚(EsiEdugyan,右图)以所著第三部小说《华盛顿·布莱克》(WashingtonBlack)第二次获得了加拿大最重要的年度文学奖——丰业银行吉勒奖,并获奖金十万加元,约合人民币五十三万元。
埃杜坚的第二部小说、描写“莱茵兰杂种”(Rheinlandbastard)在二战期间遭遇的《混血布鲁斯》(Half-BloodBlues)也曾在2011年获颁吉勒奖。
正因如此,她登台领奖时表示,没想到会二度折桂,因此没有准备受奖辞。
但她过于自谦了。《华盛顿·布莱克》是吉勒奖的大热门,更不消说它还入围了今年布克奖的决选名单。
《华盛顿·布莱克》写的是黑奴逃亡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仿佛科尔森·怀特黑德两年前的普利策奖获奖小说《地下铁道》的另一个版本,但主人公由少女变成了少男,神奇的交通工具则从奔驰在地下的火车变成了飞在天上的热气球。
小说开篇时的故事发生在西印度群岛中的巴巴多斯,无父无母的十一岁男奴和本书的叙事者乔治·华盛顿·布莱克(小名华什)生活在岛上的忠诚甘蔗园,受到早年在非洲享受过自由、如今笃信自杀才能得救的魁伟女奴大基特的保护,为残忍的主子伊拉斯谟·怀尔德工作。某日,伊拉斯谟自命为科学家的弟弟、暗自倾向废奴主义并因此拒绝吃糖的蒂奇来到岛上,喜欢上了爱画画的华什,于是向哥哥借用,一做小男仆,二做压舱物。不料氢气爆炸导致华什毁容,园主白表弟的突然自杀又让黑孩子面临主人的严厉惩罚,蒂奇索性带上他,乘坐穿云号热气球逃出种植园,经历儒勒·凡尔纳式的高空历险,坠毁在一艘轮船上,幸而得以在险恶的美国弗吉尼亚登岸,一位热爱验尸的业余病理学家兼地下铁道的站长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埃杜坚擅长描写男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新作中,华什出于爱或是对父亲的渴望,而不是对主子的忠诚,跟随蒂奇前往北极,寻找后者长驻科考站、如今生死不明的英国科学家父亲,途中在大风雪中失散。华什自感“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男孩,一个行走的影子”。他流落于新斯科舍,结识了海洋博物学家戈夫,投入将来在伦敦动物园兴建水族馆的庞大计划。在他与戈夫的混血女儿坦纳两相欢好(华什此时已经十六岁了)时,恶名远扬的猎奴人威拉德出现了。
埃杜坚继续追随华什的脚步,从伦敦的纽盖特监狱、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目睹绞刑、重逢和遮天蔽日的沙漠风暴。即使1833年英国废除了西印度群岛的奴隶制,他仍然不能免于记忆的桎梏。十八岁的华生终究忘不了抛弃他的蒂奇——让他刻骨铭心的第一个代父。
吉勒奖由麦吉尔大学毕业生和多伦多富商杰克·拉宾诺维奇创办于1994年,用以奖励加拿大最佳小说。“吉勒”一名来自拉宾诺维奇因癌症去世的妻子、文艺记者多莉丝·吉勒。2005年,该奖得到加拿大排名第三的丰业银行赞助,于是冠以新名。
首届吉勒奖聘艾丽斯·芒罗为头牌评委,又在1998年和2004年两次颁奖给她,获奖作品分别是《好女人的爱情》和《逃离》。
在今年的决选阶段,埃杜坚再次战胜了她在2011年的老对手,《法国式的退场》(FrenchEx⁃it)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德威特(PatrickdeWitt)。
所有进入决选名单的作品均各得一万加元。
按照加拿大书业调查机构BookNet的统计,吉勒奖获奖图书平均可以得到百分之五百四十三的销量提升。
梁彦和储晓瑾汉译埃著《混血布鲁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