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溪:忆希凡
朋友相交,主要是缘和遇。陶渊明赞叹的“淡美初交”,我们的确如此。陶氏引以为憾的“利交岁寒”,我们未发生过。但我和希凡前后五十四年的交谊,中间又有不短的时间同处一院,中间不是没遇到过误解、分歧乃至心理情绪的不愉快,但雨过天晴,照样如初。让我愤然的事也发生过,甚至一次我摔了电话机,认为他写了不该写的文章。但第二天他给我写来一信,说“你不要生气了”。这样的朋友,你该怎样呢?无法不念他的好。他心地宽厚,能助人就助人,却从不嫉妒人。谁从他那里拿走了什么书,他总是忘得干干净净。但对故旧友好,他不忘旧。那么对“小人物”出典的不敢或忘,亦心性之本然,人情之常然,抑何怪哉,抑何怪哉。他耳朵软,心也软,不会用智。
(详见9版)
《成为》成为2018年北美头号旺销书
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右图)的回忆录《成为》(Becoming)在北美上市的首周,已成为2018年市场上最旺销的成人图书。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上周宣布,包括硬皮本、有声书和电子书在内,连同预订数字,《成为》11月13日上市首日在美国和加拿大共卖出了72.5万册(份),每秒钟卖出近9本。硬皮本《成为》的首印数高达180万册,但鉴于群众需求强烈,企兰屋旗下的皇冠出版集团即时加印80万册,合共印数为260万册。
(详见4版)
“随性”学者陈毓罴印象记
罴公读书多,博学多识,但他写文章却并不多。不是“述而不作”,而是多读少“作”,与胡公、曹公两位“多产作者”相比,尤其如此。对此我尝作观察分析,我的结论是:罴公产品少,不是他不能写,而是他不急于写;他对学问的理解与他人稍有区别,当时学界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为了现实需要的考虑,不免有急功近利取向,抓紧写文章,抢着发文章。这种做法,名利多有,对提升业务水准也是有好处的,但也有负面影响:文章质地难以保证,有人做得太糙,不免泥沙俱下。罴公则异于是。他名利考虑较淡,更重要的是他比较“随性”,无论为人、治学,都体现随性特点。他写文章,性情所至,自然写出。所以他绝不“硬写文章”。为“赶任务”或“赶潮流”写文章,他很少做。如此他的文章数量当然就少了,但同时“泥沙”亦很少。
(详见7版)
鸦片、航船与印度
姜玉宏教授在研究印度文化模式时曾认为,笃信宗教的民族往往是缺乏历史意识的。但对阿米塔夫·高希来说,鸦片战争是一个改变了整个亚洲的重要历史事件。高希身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他尤其不希望看到印度人安静地遗忘这段有罪的历史。穿梭在印度洋上的这些航船犹如一枚枚银针,穿起了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贸易与流散图景,必将大大更新中国读者对印度形象的认知。相形之下,鸦片与船舶的关联在国内叙事中多呈现为民族之耻。正如学者徐敏所言,鸦片乃中华民族灾难之发端,运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西方船舶因之被妖魔化,直到洋务运动方才将这种“不可分离的统一形象”打破。西人之“坚船”逐渐被建构为去除中国因鸦片而形成的积弱形象之“利器”,这对那些参与过鸦片贸易的印度航船来说,怕是不曾想象过的吧。
(详见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