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森林帝国》:解答“明亡清兴”“历史之问”

    周远廉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1月14日   18 版)
    《森林帝国》,阎崇年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4月第一版,39.00元

        历史之问

     

        470年以来,学界、政界、军界人士,一直饶有兴趣地关注着“明亡清兴”这个“历史之问”。一个偏僻山区人少兵少的女真小部酋长,竟能屡败强敌,成为辖地数千里的金国之君,其孙更能成为天朝大皇帝,取明代之。须知,入主中原,面临难以逾越的重重险关,清国本身又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根本性的致命缺陷,那就是人丁太少太少。

     

        《满文老档》记录了长期在蒙古、女真地区流行的一句古话:“八十万尼堪(明国),四十万蒙古,三万诸申(女真)”。它准确形象地表述了明国强大、蒙古强大、女真人丁太少力弱的情形。

     

        具体来说,万历六年(1578年),明国有10621436户,60692856口。顺治元年(1644年),清国有八旗满洲309个整佐领和18个半分佐领,一个整佐领有200男丁,约有6.4万丁,仅为明国人口的两百分之一。

     

        顺治元年四月,清国摄政王多尔衮“统领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工兵”入关伐明。总兵数约10万余名,其中满兵约为4.3万余名。此时明国地区,有大顺农民军100万,大西农民军60万,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政权兵士一二百万,以及分散各州县的多股抗清武装,多尔衮率军,三年之内,打败上述军队,基本上统一全国,六龄幼主福临君临天下。这已经是极难办到之事,令人很难理解清军胜利之因。

     

        接下来的事更难办,人们更加无法理解其成功缘故。此时大清国,有州县1300余个。顺治八年,全国有民丁10633326丁,十一年14057205丁,十四年18611996丁。而因年年征战,满洲男丁不增反减。顺治五年,八旗满洲男丁只有55330丁,比四年前减少了9000余丁,少了百分之十五。顺治十一年,更减为49660丁,仅为全国民丁1400万的两百八十分之一。顺治十四年,满洲男丁为49695丁,仅为全国民丁1861万丁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全国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丁一起反叛,哪怕满族男丁尽皆当兵,也只有5万名兵士,每个州县只能分到38名满兵,能打败该州县平均1.4万名民丁吗?5万满兵能打败全国1861万名民兵,能统治住1861万民丁吗?太难,太难,根本办不到。也就是说,即使清帝能够统军打天下,也不能长期保住江山,长期坐天下。

     

        可是清帝就办到了,既能打天下,又能坐天下,这该如何解释呢?这就是几百年来军、政、学界人士要问的“历史之问”。

     

        崇年之答

     

        多年以来,不少学者探讨了“明亡清兴”这个“历史之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答案众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据。最近,阎崇年教授写的《森林帝国》,认为明国灭亡,清国取而代之,根本因素是“森林文化”。

     

        《森林帝国》有10章。第一章是引言,讲写此书的原因是要解答上述“历史之问”,以及研究思路和本书意义。

     

        第二章中华文化地图,第三章森林文化素描,主要讲古代中华文化,包括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海洋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辽阔区域的族群居民,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一是勇敢性,二是协作性,三是开阔性,四是坚韧性。尤其是其政治谋略,如“统合”思想。东北森林文化的主要经济,是渔猎采集经济,因而居民长于射猎。

     

        第四章积淀,第五章先声,第六章过渡,第七章勃兴,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从商周肃慎起,历经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契丹。金国女真近两千年东北森林文化部族的基本情形。

     

        第八章崛起:森林帝国,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元末明初起,女真开始南迁。明万历初年(1573-1583年),建州女真多数部落已定居抚顺边外新宾县等地。此时建州女真以渔猎经济为主,也有农耕经济因素和草原经济因素,文化上也是以森林文化为主,含有农耕、草原文化,经济、文化皆是三元化。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报明国官兵误杀父、祖之仇,36年内相继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各部和一些东海女真部,又创制满文,建立八旗制度,成为辖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后金国英明汗,建立起“森林文化政权”,年号天命。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女真八旗兵攻占辽宁大部分州县。其子皇太极继位后,占领全辽。统一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臣服漠南蒙古各部,增立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改族名诸申(女真)为满洲,改国名为“大清”,统合了满洲森林文化、汉民农耕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建立起满洲森林帝国。

     

        第九章鼎盛:康乾之治,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入关,六龄幼君福临入主中原,此后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主政时期,先后统一西藏、台湾、外蒙、青海、新疆,出现了“康乾之治”,大清国森林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国土广达1400万平方公里。

     

        第十章结语,画龙点睛,准确形象。从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到1911年大清国结束,这328年的历史,本书以“文化初合,取得政权。文化统合,巩固政权。文化裂分,失去政权”这24个字来概括。

     

        三点愚见

     

        一是引出新课题。本书详细论述了东北森林文化的区域、特点、演进、作用、影响,举一反三,相互联系,因果循环,自然可以引申出若干新课题。比如,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各自的特点、作用与影响,各种文化的冲突、统合等等。

     

        二是个别论述的再斟酌。本书将满—通古妡族系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列为东北森林文化的部族,1621年入据辽沈地区以前,后金国辖区的政权写为“森林文化政权”。可是,在此之前几十年,上百年,建州海西女真地区,耕田种地的农耕经济,已在各部盛行。后金国忠,汗、贝勒、八旗将领剥削汉族“耕田阿哈”的奴隶制,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自奴酋,及诸子,下至卒胡,皆有奴婢(互相买卖)、农庄(将胡多至五十余所)。奴婢耕作,以输其主。”这个国家还能说是渔猎采集经济的森林文化政权吗?是否需加上森林文化为主等限制词。

     

        三是新课题,新见解,论述清晰,史料详实,行文通顺,插图珍贵,是部好书,值得一读。

     

        本文所引数字、史料、分析,详见拙著《清朝开国史研究》《清太祖传》《多尔衮传》《顺治帝》《康熙前传》及《清朝兴亡史》前五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