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台湾前辈作家朱西甯小说首次在大陆出版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1月07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台湾作家朱西甯的长篇小说《旱魃》、短篇小说集《铁浆》已由理想国引进、九州出版社出版。日前这两本书在京首发,这也是这位台湾前辈作家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题为“最后一位民国小说家”的新书首发式上,朱西甯的女儿——作家朱天文和作家朱天心以及他的女婿——作家唐诺从台北来到北京,从不同角度回顾、介绍了这位台湾文学前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历程,也谈及他和张爱玲的文学关联。此外,文化学者戴锦华、作家虹影、演员赵立新等文化艺术界人士也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各自对朱西甯作品的看法,虹影和赵立新还朗诵了朱西甯的《贼》《铁浆》两个短篇中的片段。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朱西甯祖籍山东临朐,在江苏宿迁成长,年少时去南京读书接触到张爱玲小说,受此影响一生。从21岁在南京《中央日报》首次发表小说起,直到1998年在台北病逝,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写出大量在台湾乃至海外华语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品。晚年的朱西甯倾尽全力写《华太平家传》,八易其稿,计划中的三百万字篇幅写到五十五万字时因病辞世。此次与内地读者见面的短篇小说集《铁浆》首版于1963年在台北问世,以九个短篇讲述了发生在清末民初山东乡村的故事,对乡土人情风物的描写传神,对人性善恶的揭示则血性而深刻。长篇小说《旱魃》1970年在台湾出版,以黄河沿岸的乡村为地域背景,书中人物遭遇旱灾,传言“旱魃”横行,古老传说与现实人物命运的交织充满作者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精神。

     

        朱天心在活动现场回顾了朱西甯的生平和写作情况,身为女儿,她的讲述颇多耳闻目睹的生动翔实之处,“父亲的一生有好几个面相,最重要的一面是文学”。说及朱西甯的写作渊源和文字风格,朱天文表示,父亲作品呈现的对人性的展露、锋芒的犀利是鲁迅式的,但父亲的文学启蒙来自张爱玲,“二者的差别,是对文学的鉴赏力或者是文学素质的质感的认定”。唐诺认为,朱西甯笔下的小人物,即使处在民智未开的时代,“也总会呈现那种世故的民智好像可以解开的事情,对我这个小说读者来说,可以得到微弱的可能性跟希望,是比较温暖的”。戴锦华说,朱西甯的写作有着“奇特的位置”,“是军旅文学,但是他从一开始写作就偏移出去了;他写怀乡文学,但是作品不仅是乡土,而是现代中国文学;这种双重性是在台湾文学中绵延出来的,却又清晰地唤起寻根文学中民族寓言的书写。”

     

        据朱西甯作品中文简体版策划、出版方介绍,他的《狼》《破晓时分》等重要作品此后也将陆续在中国大陆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