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期两天的“中国之文与中国当代散文写作变革—李敬泽散文创作研讨会”近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毕飞宇研究中心”负责承办。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彬彬表示,李敬泽的文字亦庄亦谐,有的人只可学其谐不可学其庄,而有的人可以学其庄不可学其谐,亦庄亦谐的文字表达是很难得的。如果问李敬泽的写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那就是他高度重视古代文学遗产和传统。希望凭借此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绩,能够在将来为中国散文创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并推进当代文学的研究。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认为,李敬泽的知识结构、修养和气度与一般的散文作者不同,因此如何对其散文进行准确界定是一个挑战。李敬泽散文中的智者形象,知识掌故的叠加,自我颠覆和虚构笔法,以及小说式的挪移和嫁接等,都是全新的写作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指出,李敬泽长期以来被似是而非地理解为“美文”的写作,实则在和总体性所面对的诸种难题对话,探寻着新的可能。
“李敬泽的文章超然而出的很大因素在于他的创作范围不是一个维度(平面)而是驳杂多元、开放的空间。这种特性与当代大学文学教育的偏重性和排斥性是相反的。”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认为,李敬泽的散文吸收多元复杂的民间生活而显得杂花生树、不拘一格。李敬泽的《咏而归》《青鸟》正是关注了历史中充满烟火生活气息的平常事件,从而把控到历史的真实内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则认为,李敬泽的写作中有一种写作上和度量上的突破,这种绕道的斜向写作让我们更能接近社会和历史的真相。吴俊、黄平、韩春燕、张燕玲、季亚娅、徐兆寿和张莉等也都作了精彩点评。 (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