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英国大作家麦克尤恩在京领奖并与作家格非座谈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31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日前,曾获得布克奖、写出《赎罪》《儿童法案》等多部力作的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来到北京,这也是他首次到中国。短短几天的行程中,麦克尤恩在中国人民大学出席了“中国大学生21国际文学盛典致敬典礼”,获颁2018年度21大学生国际文学奖并接受媒体群访。次日他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作家格非进行了题为“大众媒体时代的非虚构写作”的深度对话。

     

        作为有着世界性声誉、当今英美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伴随着他的长篇小说新作《坚果壳》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他来到中国,与作家同行、媒体和读者见面交流。在中国人民大学的“21国际文学盛典致敬典礼”现场,麦克尤恩成为继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瑞典诗人埃斯普马克之后第三位获得致敬文学人物殊荣的作家,授奖词中强调,“麦克尤恩以简洁典雅、准确清晰的叙事表达暧昧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生活。……以其高妙的文学形式揭示人性之晦暗,于反讽和黑色幽默中向读者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当代现实,其充满魅力、风格与敏锐智慧的作品为叙事艺术做出杰出贡献”。对此,他表示,“在完成一部小说所需的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小说家会对自己的这项工程产生严重怀疑——而这种怀疑很难与他人道,像今天这样柳暗花明、终获公众认可,于我而言真是一个大喜的时刻”。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集中谈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写作、人工智能乃至人造人这样热门而富前瞻性的话题,他说,我们目前还处在数字革命的初级阶段,接下来发展会更深刻地影响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的人性,进而影响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当一个‘人造人’写出第一部有意义的小说时——如果真有这一天的话——我们将有机会通过我们所创造的这些‘他者’的眼睛看见我们自己。这将证明:一种全新的、有意识的造物已经降生在我们身边了。一场伟大的冒险将就此展开。”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对话中,格非着重解读了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这个小说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正是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赎罪行为,对小说在当今社会的功能进行了一番很有深度的思考”,他觉得,“在大众传媒时代,谁也说服不了谁,而小说可以提供更好的交流方案,可以包容不同的情感和价值,并导致这样的结果: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仍然会被你的叙事所打动,从而对我自己固有的观点进行反思。”麦克尤恩对此的回应是,“《赎罪》更多是想反映在我们生活中文学的力量、想象力的力量以及这个力量有可能被滥用”,他再次将话题指向了互联网时代的写作,“互联网时代的小说家将何去何从?小说在过去的主要作用是探究人心,揭示人与人的关系,这到今日还是小说主要的功能。小说会继续存活下去,小说家会在巨大的信息或不实信息的风暴当中找到静止的中心,小说家将在这个中心当中继续探究人心,继续研究所有的真相或谎言。”谈到自己刚刚完成的一部小说,他介绍道,“这并不是科幻小说,故事背景设置在1982年,我稍微改变了当时的科学进程及政治局势。作品中探索的是机器人是否会有自我意识,与其说我写的是未来,不如说写的就是现在”。

     

        据悉,麦克尤恩一行离京后将赴上海,与作家小白、孙甘露分别进行文学对话,还将在上海的书店里与自己作品中译本的出版人、译者等共同诵读几部代表作的片段。此外,麦克尤恩为自己七十岁生日写作的作品《我的紫色芳香小说》中文简体版也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