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所以,当我们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够找回那个曾经对自然充满了亲近和渴慕之情的童年自我。

    “神秘”小狗和成长事件:审视城市童年

    何家欢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24日   16 版)
    《舒叶与神秘小狗》,李学斌/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32.00元
    李学斌

        李学斌是一位兼具学者身份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小说创作一直关注当下少年儿童的生活与成长,将笔力聚焦在少年儿童校园、家庭生活的书写上。李学斌在创作中始终保有着一种敏锐的问题意识,他总是能在看似寻常的儿童生活中捕捉到生命成长中的某种细微的震颤,将其放大在读者的视野里。其最新出版的小说作品《舒叶与神秘小狗》便借助一个女孩与素狼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儿童在生命成长中对自然的亲近与渴慕,也流露出作家对儿童成长的思索。

        故事从四年级女孩舒叶外出捡到一只“小狗”开始讲起。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宠物,几乎是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的共同愿望,女孩舒叶也不例外。所以,当舒叶第一眼看到一只长得很漂亮的小狗在草丛里冻得瑟瑟发抖时,她就决定要把这只小狗带回家。为了能够让小狗在自己身边生活,舒叶想尽各种办法争得了“洁癖”妈妈的同意。因为小狗喜欢吃素,舒叶便给小狗起名叫做舒果。在和舒果一起生活的时光里,舒叶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她为舒果洗澡,在舒果生病时给予悉心的照料,她还偷偷把舒果带到学校,甚至还想要为舒果办一张“身份证”,好让它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在这个过程中,舒果也和舒叶越来越亲密,它几乎已经把舒叶认作了自己的主人。但是最后,舒果还是没能留在舒叶的身边,因为它并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狗,而是一只在运输途中走失的巴西狼。最终,舒叶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和朋友们一起把舒果送回到更适合它生活的地方。

        在这部作品中,素狼舒果就像是一个来自大自然的使者,走进了女孩舒叶平凡的生活中,而透过女孩舒叶对舒果的深深的喜爱之情,我们也看到了儿童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天然的亲近之感。正是因为舒果的到来,才使得她原本平凡无奇的童年生活变得格外地饱满与精彩。不仅仅是舒叶,当舒果走进他们的生活时,故事中的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是兴奋和喜悦的。对于这些久居城市之中的孩子们来说,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位自然使者的到来才让他们格外地惊喜与雀跃。特别是胖女孩闵洁和同桌柳条,他们在惊喜之余,更多了几分责任和担当,救舒果于危险之境。他们的所作所为,既源于孩童天性纯良的童心,同时也是源于其对自然的亲近与渴慕。

        和儿童相比,成人所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和自然的亲近感,这样的对比集中体现在舒叶妈妈这一人物形象上。故事中,舒叶的妈妈柯蕊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当舒叶想要把舒果带回家时,她几乎不容分说便严词拒绝了女儿。她不是不疼爱女儿,她也不是不知道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但是她更希望孩子能够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希望家里可以永远保持着整洁和干净。在她的眼中,没有什么比家庭的井然有序更重要,这显然是一种成人的思维逻辑。所以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真正地理解过女儿,也没有真正地理解过童年。她只是固执地在用自己一贯的方式让女儿和整个家庭都运行在理想的轨道上。相较之下,爸爸舒冠似乎更能走近女儿的内心世界。他总是能低下头,悉心地倾听女儿的心声,并愿意帮助她去表达和争取。他和妈妈的区别在于,他一直在用女儿所期待的方式去爱着她,而不是固守着自己身为家长的身份与威严。正是在爸爸同妈妈的一再协商之下,才能让舒果得以留在舒叶身边,尽管条件是舒叶接受妈妈的约法三章:小狗只能养在阳台上,不能进屋,而且舒叶每天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内和小狗玩耍,不能因为玩狗影响了学习成绩。

        可以说,在爸爸舒冠的身上体现着现代中国家庭中民主的一面。家庭的民主决不是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一味的纵容和忍让,而是父母和孩子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我们看到,无论是舒叶,还是舒叶的爸爸,他们都在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而当一个孩子能够在家庭中拥有更多权力的时候,他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担当和责任。而在故事中,舒叶也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儿童的成长,更是一个中国家庭的成长。

        透过舒叶一家和素狼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儿童成长的思索,李学斌既没有矮化成人,亦没有刻意拔高童年,他只是在积极地探索着一种更好的家庭沟通方式,在大人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实而有效的对话途径。成人和儿童固然是生命的两极,但是他们之间并不是无法沟通,因为正如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所说的,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所以,当我们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够找回那个曾经对自然充满了亲近和渴慕之情的童年自我,这是身为成人的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