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川中二老的友情

    慕津锋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24日   03 版)

        “马识途书法展”即将于10月25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闭幕。这是文学馆为这位百岁老人举办的第三次个人书法展。据我所知,在中国的历史上,百岁老人能从外地来北京举办两次展览,马老可能真的是前无古人。而且马老练习书法整整100年,就这个而言,也很难有后来者。

        当我漫步展厅欣赏马老书法时,一个条幅的出现让我很有感触。

        它让我不由得想起今年8月22日我到成都西郊马老家中的一个场景。当时,我正陪着马老一幅一幅挑选书法,突然马老停了下来,抬起头跟我讲:“小慕,这次北京的展览,我很想请王火跟我一起去。”

        听马老这么说,我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这位老友能和自己一起到北京参加这次活动。但我也知道最近一年,王火老师的身体并不是太好,年初他还住过一段时间医院。我认真地想了想,还是委婉地跟马老建议,问问王火老师本人和他家属的意见。听我这么说,马老沉默了一会儿,没再说话。

        时间真快,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马老的书法展也要闭幕了。我相信当王火老师知道马老这次活动非常成功时,他一定会拿起电话与老大哥“击掌相庆”。

        这两位老人的友情,着实让人感动。

        今年6月24日上午,马老18卷703万字《马识途文集》新书首发式即将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王火老师虽身体不适,却依旧前往。在致辞中,王火老师充满敬意地讲到:“我太高兴了!这次专程来祝贺他。马老人届高龄,完全可以弃笔休养了,但还在奋笔写下去。据我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能在104岁这么大年纪还在保持如此旺盛创作力的作家,马老是世界之最。我认为,这是他出乎对文学的一腔眷爱,别无所图;这是对于祖国、人民的两肩责任,不愿冷漠。……我比马老小十岁,我与他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半年都见不到一次,但是一见,谈起往事就非常亲。我刚病了一场才好,现在手还有点抖,但我还是为马老写了一副对联--赤胆忠心老革命,灿烂辉煌大作家。”

        同样,当2017年8月4日“《王火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在成都购书中心隆重举行时,103岁的马老不顾酷暑和家人劝阻,执意前往参加,他要为老友王火送上自己的祝福。马老说:“几十年的交情,一定要参加。”

        在首发式上,马老上台讲述了他与王火夫妇的深厚友情,

        “王火同志及他爱人同我相交了几十年。君子之交淡如水。王火同志常常关心我的健康,常来家里看望我,他们说话很少但是情真意切。我是深有感受的。我和王火同志的感情心心相印,是知心朋友。王火同志对我的创作一直比较关心。王火曾说,90以上的作家还在创作的,在文学界实属罕见。所以我这些年仍然在从事创作,这正是朋友们给我激励的信心。近年我又提起纸笔,写了几本书来。”

        在发言的最后,马老朗诵了一首自己以前写给王火夫妇的七律诗,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来表达他与王火之间的情谊:

        “淡水之交几十春,潭深千尺比汪伦。同舟共渡风雨夜,相见无言胜无声。”

        以前一提到新中国四川文坛的“二老”,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沙汀和艾芜。确实二老在巴蜀文坛的地位和友情让众人称道。如今,104岁的马老与95岁的王火老师的友情同样让人感动。

        谈到二老的交往,虽然他们早在六十年代便相识,但也只是泛泛之交。真正开始交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1983年王火老师调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之后,因与马老同住一个城市,他们开始有更多机会相识,后渐渐成为知己。但其实,马老对王火的“影响”却早在37年前就开始了。谈到这,就不得不提及他们一个共同的老友:祝华。

        1938年春,马识途在武汉入党后,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在一个月内,为周副主席(周恩来)在武汉汽车司机工人中培养和发展一个可靠的党员司机祝华。后来,祝华一直跟随周副主席,从司机做到副官,抗战时负责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抗战胜利后,祝华成为上海马思南路107号周恩来将军公馆的办事处长。祝华在政治上的可靠,对党的忠诚,经住了历史检验。

        年青的马识途在出色完成党交给的第一个任务后,便离开了武汉。之后,他与祝华再没有联系。

        8年后的1946年2月26日,祝华在与陈展(中共地下党员)一同随美军军调处执行部的C-54运输机从重庆白市驿飞往上海,在飞机上他遇见了一位还在复旦大学读新闻系的年轻人。在飞机上陈展向王火介绍了祝华,祝华对这位学新闻的年轻人印象很好,以后他们常来往,并成为了好朋友,这位年轻人就是王火。

        马识途-祝华-王火,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在1983年以前,马老与王火并不怎么熟悉,可历史却让他们在1946年有了这样的联系。

        2011年11月,中国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马老特地打电话给王火,希望他与自己一起到北京走走,散散心,去看看老朋友,不要老是一个人在成都的家中。马老担心这样对他的精神和身体都不好。王火老师本来哪里也不想去,可老大哥的心意自己也不好拒绝。而且,马老跟他说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咱们一起去趟北京吧,去看看祝华,他的身体很不好,可能也熬不过多久了,这次不去北京,我们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他了。”祝华不仅是王火老师的老友,更是他革命道路的引路人。王火老师想了想,最终还是随马老一起进京。

        我清晰地记得2011年冬天,在北京饭店大门口等着二老参加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的情景。那时天已经很黑了,空气中都透着寒气,四川团的飞机晚点了很长时间,再加上从首都机场到北京饭店路很远,时间也很长。我和四川团先期抵达的其他同志在门口等了很久,近十点钟,马老、王火老师所在的四川团车队才到达,看着他们并排走进北京饭店的大门,我和马老、王火老师热情拥抱,尤其是王火老师,我真的以为他这次来不了了,自己当时真的很激动。王火老师跟我聊了许多往事,包括他与马老的交往故事。我总感叹,能与“二老”成为忘年交,实在是我的幸运和骄傲!我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故事还将继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