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三个教授一封信

    陈益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24日   07 版)

        汤定宇致王抱冲(王栻)的信札,是拜托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从香港带往大陆的。用毛笔书写的短短两页文字,不到两百字,却充满了深厚情谊:

        二十年相怀相望,岂仅落月屋梁时也。小女来知失母,哀艰之时重承垂怜济助,功同再生,恩泽彻骨,已非空言图报所可申意。奈何,奈何。董辅礽专家来,为言相望之殷,益深相思,为仰河清有日,海漘把晤,剪窗西烛,以倾积愫……

        汤定宇(1915—1999),字行健,江苏昆山人。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考入清华大学,治史,师从陈寅恪、顾颉刚和钱穆先生。后进入金陵大学研究院,又从蒙文通、李小缘诸师。后移居香港,任香港树仁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所设的文史课程,主博通而务必寻源溯流,经史诸子,中外文学,无所不包。汤定宇先生虚怀若谷,涵容异见,讲课时纵谈古今,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令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很多。他与国学大师朱季海、罕因(即章克椮)、龙榆生、章钖琛等人都有很深的交往。

        从他给王栻教授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彼此相怀相望,有超过20年的友情。落月屋梁,出自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比喻对朋友的怀念。汤定宇早年家境贫寒,一路走来,得到了王栻夫妇的无私帮助,始终无法忘怀。他说,香港素来被称为文化沙漠,偶尔才有机会与清华、中央、中山等大学出身的友人切磋学问,唱嘤鸣之声。自从右眼动过手术后,已陷半盲,“惟祈加餐饭、纾相思,伤子之痌多恳珍摄。”他似乎在安慰王栻,也似乎在告知近况,更多地却是表达惺惺相惜之情。

        王栻,字抱冲,著名历史学家。浙江平阳人,是平阳先贤王理孚之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专攻清史。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尤其是维新运动史和严复的研究。年轻时,曾在家乡参加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大学毕业后,曾在温州师范学校(今温州大学)任教。后来去往南京,任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金陵大学历史系并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转任南京大学教授。1962年,应中华书局之约,王栻着手校订近代思想家严复的全部著作(即《严复集》)。他带领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克服各种困难,日以继夜地工作。其间一直为身体的健康所困扰。文革十年浩劫,致使这项工作一拖再拖。幸运的是,王栻终究在生前看到了这项宏大的学术计划的完成。

        1980年前后,董辅礽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的研究,资本市场是研究的重点。他去香港参加学术活动,与汤定宇把晤甚欢,随即带回了给王栻的信。信末的落款日期,为1980年3月17日。彼时文革已经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宣告中国历史出现了伟大的转折。一封看似很普通的信件,无形中将三位教授联在一起,经由各人的境遇,折射出了那个特殊年月的社会发展状况。今天读来,仍令人有无穷回味。

        (信札由青年收藏家夏子魁提供,谨致谢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