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米歇尔·韦勒贝克与中国妻子完婚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10日   04 版)
    婚礼上的韦勒贝克和托马夫人

        六十或六十二岁的法国大作家、龚古尔奖得主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Houellebecq)第三次结婚。新娘是一位年轻的中国人。

        歌手、模特、法国前第一夫人和韦勒贝克的朋友卡拉·布鲁尼率先在社交网站因斯塔格拉姆上张贴了韦先生与妻子在婚礼上的照片。

        布鲁尼称新娘为莉茜(Ly⁃sis),《费加罗报》随后证实,其全名为倩云·莉茜·李(音,QianyumLysisLi),来自中国的上海。该报推测她可能比丈夫小二十岁。

        婚礼于9月21日在巴黎十三区市政厅举行,到场嘉宾约三十人,其中包括布鲁尼和她的丈夫、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李女士身穿浅粉色的旗袍。新郎引人注目地未叼香烟,也没穿他标志性的帕卡短上衣,而是一身笔挺的塔西多礼服,系小碎花领带,还戴了一顶漂亮的洪堡帽。

        韦勒贝克钟爱十三区,他就住在该区唐人街的一座高楼上。他曾告诉记者亚历克斯·维桑特,这里邻近通往法国西南部的公路,“如果内战爆发,”他将有机会抢先逃离首都。

        他素以“三厌症”闻名:厌母、厌女和厌世。1980年,他第一次结婚,生子艾蒂安后离婚,此后多年陷于失业和抑郁状态。1998年二婚娶编辑玛丽-皮埃尔·戈捷,2010年离婚。

        “爱情使人软弱,两人中最软弱的一个会被另一个压迫、折磨、甚至杀死,另一位则压迫、折磨、杀死,而毫不想到痛苦,甚至也不体验到快感,而仅仅带着一种彻底的无所谓,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爱情。”韦勒贝克在《一座岛屿的可能》中写道。他转而讴歌狗:“在狗的身上,我们赞美爱,赞美爱的可能性。一条狗是什么,难道不是一架爱的机器吗?我们为它介绍一个人,给予它爱他的使命——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卑鄙、无耻、无能或者愚蠢,那条狗都会爱着他。”(余中先译文)

        他相信爱情,但认为爱情不可能。去年2月26日,韦勒贝克生日当天,RTL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贝尔纳·勒于在推特上引用了韦先生的名言:“不要害怕幸福:它不存在。”

        但在2014年接受《玛丽·克莱尔》杂志的采访时,韦勒贝克提起他出席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的第三次婚礼时说:“我确实饶有兴趣地看他说了‘oui’[我愿意]。”

        他还在去年向电视主持人卡琳·勒马尔尚谈到心目中理想的女人:“一个好姑娘,一座小房子。还要一点性。”但他排除了娶女农民的可能。“我太大男子主义了。一个生活太活跃的女人不适合我。经过一天辛劳的工作是很难有性事的。”他说。

        韦勒贝克与倩云·莉茜·李相识多年,至少从2016年起就公开出双入对,去年还共同出席了为纪念韦勒贝克的狗——“爱的机器”克雷芒而举办的摄影展。

        米歇尔·托马(韦勒贝克本名)实际上生于1956年,而不是他声称的1958年,但他长期虚报自己的年龄,并严密看护自己的私生活。中华读书报2015年报道,当《世界报》刊出由六篇特写组成的大专题《米歇尔·韦勒贝克的六种生活》后,他将该报告上了法庭,并大骂新闻记者都是“寄生虫”和“蟑螂”,又说专题的主笔阿里亚娜·舍曼是“恶意窃听的专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