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塑封给书店再加一道墙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0月10日   08 版)

        还能常去书店逛逛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书店已经十分冷清了。我每次进书店便想到超市人挤人排队付款的情景。当然,书店无法与超市比,因为阅读消费与衣食消费差额实在太大了。

        有一次在书店门口遇到一位从前的同事,他说你还逛书店?他十年前就不逛书店了,都在网上购书。这是笑话我太落伍了。但我不习惯到网上购书,就喜欢在书店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才放心。我喜欢反复鉴别一本书的装帧编排,看里面的内容提要,前序后跋,了解书中信息,闻新书的那种气味。从前逮着一本好书就买,不管版本,不知道版本的差别,后来学刁了,买书特别注重版本,版本的差别实际就是质量差别和气质差别,从外表的品相到书中的编排都有很大的差距。同一部书,同一部名著,不同的版本,阅读的差别很大。我发现现在的人买书越来越注意版本了,一是经济条件好了,再是知识和品位提高了。好的版本体现在品相上,装帧上,书内编排上(特别是留白上),让人读着舒服,看着也舒服;还体现在差错率上,信誉上。有人担心书店有一天会不会关门?这或许不是杞人忧天,现在所有的好书所有的名著差不多都能在网上阅读,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阅读,那是读不花钱的书,读不花钱的书对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福利,谁也不会放过。那么纸质书籍就没人读了吗?有,书本依然有书本的方便和权威性,“床头书”就适合书本阅读。还有精读细读,勾画、标记,出门携带,还是书本方便。再是纸质书籍差错少,信誉高。我发现进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节假日书店虽然也有“熙熙攘攘”的时候,那多是大人陪孩子上书店买教辅,这些大人多不是书籍消费者。我很多从前喜欢买书跑的朋友、同事,现在路过书店门口都不进书店,像有一道无形的墙,一是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少,再是网上阅读的通道几乎畅通无阻,花钱买书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热情了。

        记得过去的书店是封闭式,店员站在柜台之内,读者站在柜台之外,趴在柜台上眼巴巴地瞅,瞅中了柜台内书架书脊上的书名,请求店员拿给看,看内容提要,看编排,看质量,拿一本、两本,拿到第三本就不好意思了,但你如果继续要求,店员是不会拒绝的。后来的书店变成了开放式,买书的人可以直接进入书店内,在货架和书廊间自由翻阅挑选,这可能也叫开放市场吧。现在忽然来了个塑封,这不是在读者与书店之间设置障碍吗?塑封就是把一本书整体用塑料薄膜封起来,像超市里的鲜菜鲜肉密封包装。这不会也是为了保鲜吧?书店为了销售,书除了放在书架上,还放在展板上,书架上的书只露书脊,展板上的书全面展露,花花绿绿十分招人,但打不开,有塑封。有些书我确实想买,跃跃欲试,但看不到里面的内容提要,看不到里面的编排,也看不到里面的印刷质量,能买吗,不能买。我很想用手把塑封抠破了,抽出来看看里面的内容提要和编排,特别是那些选本,必须看看所选的内容和篇目,选本的质量差别很大。但我还是放弃了,觉得那样不文明。再者,也有教训,我曾在一家个体书店买书,售货员明言,不买不准拆封,拆封必须买。这样的书店还有必要再去吗?不准验货怎么可以买货?书店的大门天天敞开着,进书店的人已是“稀客”和“贵客”了,有些顾客或许还想买书,对满架的书或特意摆放在展板上的书抱有兴趣,可塑封挡住了他们。塑封给书店再加上了一道墙。

        山东省日照市 李业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