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唐诗也需要“去伪存真”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2日   08 版)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首唐诗,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背唐诗。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诗词类文化节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唐诗的热潮。然而,我们现在所读的唐诗都是真的唐诗吗?它们的艺术性如何?我们是否读懂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诗求是》汇集了唐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多年在重编全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创获,它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离读懂唐诗,我们还差得很远很远。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全唐诗》都是唐代的诗,但陈尚君的研究证明“也未必”。《全唐诗》说的是唐诗,但对所收录的唐诗未充分考证鉴别。《全唐诗》收诗为49403首1555句,而迄今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已经超过8000首,在该书已收诗中,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就超过1200首,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名下之互见诗,据统计也有6800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误,诗歌录文之讹误,更是在所难免。所谓的《全唐诗》,其实名不副实,由于该书成书仓促,加之未充分考证鉴别,《全唐诗》只是一般的诗集,在历史上其作用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熟悉的《静夜思》,都认为是李白的著名诗篇。但事实是,李白《静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经过明代李攀龙修改的,而且在唐宋时几乎无人称赞,时人更欣赏的是他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时人认为,相较《静夜思》的直奔主题、晓畅明白,《玉阶怨》则朦胧精致,晶莹富丽,对环境之渲染、对情绪的表达,意境高雅,让人想象无穷。《静夜思》是耳熟能详,是朗朗上口,但浅白也是事实,浅白未必是好诗吧。诗歌讲究的是意境美,含蓄美,直达主题而浅白,在现代也未必认为是好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几乎可以确认不是王之涣所写。陈子昂的代表作,唐宋人推崇的是《感遇》和《蓟丘览古》,而《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到明末方被提出。

        至于诗意的理解,更是今时不同往日。比如,今天很少有人理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的主旨是伤春。韩翃《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如今不少人认为具有讽刺意味,但此诗曾获德宗皇帝赞赏,是很高妙的颂德。应该说诗歌艺术之优劣高下,见仁见智,但唐宋人和明清人阅读兴趣已经有很大不同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解读诗歌要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心境的影响,一首诗歌有多种解读也很正常,就像《哈姆莱特》千人读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诗歌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再说,诗歌没有国界,但解读者有阶级性,谁解读都是为自己服务的。

        当前,国学热盛行,传承古典文化是好事。但是,诗歌在传承中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并非是最初的文本面貌。有的诗歌是越改越好,但有些诗歌受改写者的影响也会出现以讹传讹。《全唐诗》未必全是唐诗就是证明。我们在传承古典文化时,也要去伪存真,不要张冠李戴,也不要弄虚作假,不是唐朝的就不是唐朝的,更不要把明朝的穿越到唐朝。中华文明是博大精深,但传承就要传承文明,不能传承虚假的文化,更要尊重事实,宋诗绝不能称之为唐诗。

        河北省赤城县 张魁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