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2日   09 版)
    【古典文学研究】

    上世纪80代以来,唐诗研究迎来一个黄金时代,史学方法被引入文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作者生平、作品真伪、文本还原等方面,收获尤其丰硕。在参与这一学术潮流的学者中,陈尚君教授虽“相对年轻一些”,却堪称挺立潮头之人物。他以“清理明以来累叠的唐诗文本,最终希望完成唐诗可靠文本与文献的重建”为学术目标,在唐诗辑佚、辨伪等方面成绩突出,他十多年来全力投入的《唐五代诗全编》亦有望在不久之后定稿——《全唐诗》编定三百余年后,终将被更优良的版本取代。本书是陈尚君教授多年来唐诗研究的总结,收录近六十篇论文,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全唐诗》研究及补遗工作的大致面貌,也能读到作者在唐诗作者、文献研究方面的重要创获。专业读者之外,一般唐诗爱好者亦可一读。
    【短篇小说】

    捷克大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组短篇小说,以他的故乡宁布尔克城科尔斯克林区为地域背景,那些人物源自他耳熟能详、身处林区的村民们,作者自己也在这些短篇小说中出没,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彼时作者正值创作成熟期,在他的林间小屋陆续写下包括本书在内的多部佳作。这些小说叙事平实、从容,描写则有诗意的细腻,人物对话中不动声色的幽默背后连着作者的善意和悲悯。那些赫拉巴尔熟悉的芸芸众生,在他笔下被留存、激活,他们的生活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一种自嘲、乐观和伤感共处的复杂感情。这是一部纯文学的短篇小说集,也是带有作者浓厚个人回忆的乡村生活忆旧集,今天读来依旧能感受到属于捷克文学乃至赫拉巴尔的独特气息。
    【纪实】

    这是一个日本人和家人在大理生活七年的故事,六,是当地人对他的昵称。如今大理已成文艺青年心中的“圣地”,但这本书与时尚、文艺无关,无摆拍嫌疑。这本书写下的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夫妻相处,养儿育女,四季耕作,自食其力,无意强调乃至宣扬某种生活方式,事实上这样的生活在忙碌于北上广的上班族看来也极难下决心效仿。有过在日本大城市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也游历过世界上的不少地方,六选择在大理生活自然有他的道理。不只是旁观视角,书中也有执笔者苏娅的某些个人感受。她在两年内和六一同干农活、酿酒做味噌,是理性的记录者,也是带着热情置身其中的参与者,用自然流畅和平实质朴的文字跟随着主人公一家人的生活展开本书。所以,比较确切的描述是,在这本书中,六活出了生活,苏娅写出了生活。
    【博物】

    “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在图书馆里,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中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作为深度植物迷,诗人莫非多年来痴迷于拍摄和书写花草树木,累积了海量的植物照片,写下了大量自然和植物主题的文字,本书即是他这方面蓄积的精选。全书以二十四节气的时序编排,每个时节以精美照片呈现若干种植物,并配以吟咏节气、自然、植物的诗作,以及融合了植物历史、文化的植物小品。从立春的结香、独行菜到小暑的荇菜、雨久花,从秋分的紫菀、薯蓣到冬至的萝藦、白茅,每一个节气、每一种植物都有难于言喻之美。书中图片既具艺术性,也精准呈现了植物的特征,作为认花识草的入门书亦再合适不过了。
    【绘本】

    童年在伊朗,求学在欧洲,定居巴黎……这样的人生轨迹赋予漫画家玛赞·莎塔碧东西方交融、传统和现代并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达方式,在她讲述童年经历的成名作《我在伊朗长大》中,上述艺术特质表现得很充分。《欲望德黑兰》则延续了她幽默中有犀利、童稚里有思考的个人风格,通过作者的奶奶、妈妈及若干那一辈的伊朗女性茶余饭后的闲聊,用伊朗民族风格浓郁的图像和大量人物对话,讲述了这些女性的故事,以及她们听闻的轶事。这些讲述看似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家庭、爱情、欲望无所不谈,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伊朗女性对诸多人类世界所面临的共同话题的看法,她们的命运、悲喜,则反映出伊朗社会的女性生存现状,同时折射出这个群体对独立、自由的向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