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2日   01 版)

        读书报9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8版)

     

        保罗·科埃略论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灾

     

        9月2日,里约热内卢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突发大火,馆中两千万件藏品绝大部分被毁。七十一岁的巴西头号畅销小说家保罗·科埃略(PauloCoel-ho)4日投书《卫报》。

     

        (详见4版)

        顾城海外生活的诚实记录

        因缘巧合,2004年我开始参与顾城作品辑校工作,受十来年媒体传播的影响,网络上一片“用斧子砍”“虐杀”“蓄意谋杀”“杀人犯”“精神病”等这样凶狠的评判。当代文学课堂上,讲授顾城诗的老师,常痛感顾城其人、其诗难于统一的错位。接触顾城作品渐多,诗全集两厚册,《顾城文选》四大本,顾城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渐次清晰。从《北京文学》杂志读过、随后搜寻到顾乡女士《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单行本,起意对顾城谢烨事件的实情做进一步探问。读到《顾城弃城》这本书,翻检十几年前中国大陆、台港媒体对“顾谢事件”的报道,才猛然意识到:一个尚待勘验的生活案件,如何经由媒体抢新闻、做新闻渲染成惨烈的凶杀案件;一场意外发生的家庭冲突,如何被记者、学者、道德家们袖手旁观“深入挖掘”成反人性惨剧。

     

        (详见5版)

     

        郝春文:35年,将敦煌文书推向整个学术界

     

        季羡林先生曾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郝春文深表赞同。“《诗经》里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研究视角往往与我们不同,这对学术研究来说是好事。从2003年开始,我们成立了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成员由各国的敦煌学知名学者组成,我们轮流在各国办国际会,目前已经陆续在日本、俄国、美国、英国办了很多次,希望以此来推动各国敦煌学的发展。此外,我在耶鲁任客座教授,也办了敦煌文书读书班,但读书班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只有一个美国学生,这种现象使我很忧虑,现在国外的年轻人对中国古代的兴趣普遍降低,他们似乎对中国现当代的东西更感兴趣,国外的敦煌学乃至整个汉学都在萎缩。”即便如此,郝春文说今年去普林斯顿大学客座,会依然争取把读书班办下去,希望在国外撒一些敦煌学的种子。

     

        (详见7版)

        “丝路碑刻”:唤醒崇高的历史记忆

     

        就“道”的层面而言,丝路碑刻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无不指向崇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崇高往往与“大”相互关联。汉唐丝路碑刻也以大为美,展示墓主的精神气质和不世之功。“张骞凿空”,无论从战事、外交,还是从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看,都是功垂千古的重大历史事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一年之久,经过千辛万苦,他才得以逃脱,却没有退回长安,而是继续前行,就是为了完成汉武帝交付的使命。这种选择,展现出炎黄子孙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美。此外,《霍去病墓石刻题字》《敦煌长史武斑碑》《豆卢恩碑》《李勣碑》《冯师训碑》《李晟碑》《张公德政碑》《姜行本记功碑》《郭知运碑》《王忠嗣碑》等,无不凸显这种崇高美。

     

        (详见13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