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8月11-12日,“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在接受读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其最重要的变化在于,从以前侧重于历史时期的研究转变为更加关注近代,与此同时,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也迎来了一系列新变。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历史不足百年,从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主持《禹贡》半月刊,到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后,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先生分别在上海、北京、西安三地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迎来成果丰硕的一个时期,其学术传统始终是以研究古代为主的。但近年来,历史经济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分支的研究重心都发生了转移,即从古代转向了近代,且这种变化已逐步蔓延到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等领域。可以说,现在年轻一代历史地理学者,选题做近代历史地理的已慢慢超过研究古代的。”吴松弟说。
吴松弟指出,进一步推动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还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更新,“比如,近年来,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就很活跃,成果也很丰硕”。他认为,相对于古代,近代的世界要更加复杂,“近代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快,因此,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复杂性,要有‘全球化’’世界史’的眼光等”。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前会长、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先生作特邀报告。在题为《近代历史地理研究的任务刍议》的报告中,张海鹏研究员指出,研究近代历史地理不仅有助于推进近代史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处理与地理有关的现实问题。他认为,近代的建省问题(从清代18省到如今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与省界调整,由于交通变化不同城市经历了不同的兴衰变迁,江河湖海经历剧烈变迁,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带来经济地理变化等等方面,都有无数课题值得研究,“近代历史地理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相关学术机构的近两百位研究人员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