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8月08日 星期三

    博物学家劳费尔及其《中国古玉》

    朱渊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8月08日   18 版)
    劳费尔
    《中国古玉》,[美]劳费尔著,中西书局2018年7月第一版,398.00元

        一、劳费尔其人

     

        劳费尔 (Berthold Laufer,1874-1934),美国汉学先驱,亚洲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他和法国的伯希和被公认为是知识最渊博、成果最丰硕的西方汉学家。

     

        1898年,劳费尔去到美国,在人类学家鲍厄士(FranzBaos)指导下,参加了杰苏普北太平洋考察队(theJesup North Pacific Expedi⁃tion),前往东北亚的萨哈林岛(Sa⁃ghalin,即库页岛)和阿姆尔河(Amur,即黑龙江)地区进行考察。这次考察历时约一年(1898-1899)。劳费尔在鲍厄士的指导下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秉持人类学家调查异文化的立场,收集“能够充分反映和解释当地部落的日常生活、渔猎活动、社会组织形式、宗教信仰(萨满教)及巫术等社会内容的物品”。

     

        鲍厄士当是正在进行一场人类学革命,他不满于文化进化论及其指导下的博物馆展品陈列将各种文化按照发展程度线性排列。鲍厄士希望每个文化有一个独立的展厅,展示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呈现与研究一个文化特有的物件(artifact),窥得人们的社会(so⁃cial)、宗教(religious)、农业(agricul⁃tural)以及工业(industrial)生活。为了重新布展,需要解决博物馆馆藏的不足,于是有了科学考察(scien⁃tificinvestigation)的想法。中国文化的复杂和精致程度足以给进化论者当头一棒,所以鲍厄士把眼光投向中国。

     

        1901年3月,劳费尔正式接受了鲍厄士所在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人类学部的邀请,准备开始对中国的科学考察。1901年7月至1904年,劳费尔率领席福探险队(JacobH.SchiffExpedition)到中国上海、南京、汉口、西安、北京、山东等地进行考察。此行的目的是就一些文化和历史问题在中国进行调查探索和寻求文献文物,并获取人种学的一些资料和信息。这次考察由美国的席福(JacobHen⁃rySchiff)资助。在这次考察中,劳费尔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搜集了一大批汉代陶器和玉器。这次收集的藏品大约10000件,还有一些书籍、摹拓本、照片等(班内特·布朗逊《汉学家劳费尔与中国》,《四川文物》2007年第3期)。费尔对于中国的陶器、玉器很有研究,在搜集品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汉代的陶器》《中国古玉》等若干种研究专著。

     

        1905年至1907年,劳费尔在哥伦比亚大学短暂任教,此后他还受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委托在中国访书,劳费尔后来还为美国芝加哥的纽伯里图书馆(The NewberryLibrary)和约翰·克勒拉图书馆(TheJohnCrerarLibrary)收集了丰富的汉文书籍和手稿。1908年,劳费尔受邀赴芝加哥市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FieldMuse⁃umofNaturalHistory)任职,在此工作直到去世。1908-1910年,劳费尔组织和领导了布来克斯通考察队(BlackstoneExpedition),对西藏和西北藏区进行考察,还考察了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新疆等省,并为博物馆购买藏品。1923年,劳费尔率领马歇尔·菲尔德探险队(The Marshall FieldExpedi⁃tion)再次前往中国考察,为期半年,主要是奔走上海和北京两地,与一些大的古董商和艺术品收藏家如福开森、李鸿章的侄孙李国经等交往密切,买了大量古董。

     

        二、劳费尔在中国的工作

     

        在鲍厄士的直接指导下,劳费尔开始了收集中国和亚洲古代文明的文化器物的漫长历程。劳费尔将他的收集品分为两类:工业制品和社会生活用具。1904年7月8日,劳费尔给鲍厄士信(KleinereSchriften von Berrthold Laufer,teil2,pp146-147.)中罗列道:

     

        1工业制品:

     

        1)纺织品:棉花、夏布、丝绸、纱布、绉纱、缎子、天鹅绒等;

     

        2)木工业和编织品;

     

        3)农业和食品;

     

        4)化工产品:如染料、肥皂、香、香水、粉饼、胭脂、胶水和药品等;

     

        5)竹子和藤条制品、木雕品、镶嵌木;

     

        6)棕榈纤维品、稻草、大麻、绳索;……(编按:此处引文有删节)2社会生活用具:

     

        1)服饰:成衣和鞋子;

     

        2)用于身体装饰的铜,银饰品、头饰;

     

        3)卫生器具;4)厨房用具;5)家具;

     

        6)炉灶和其他的加热工具;……(编按:此处引文有删节)

     

        这个雄心勃勃的收集计划,广涉人类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劳费尔丰富无限的学术兴趣。接受过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的德国历史语言学十年的考据训练、拥有人类学广阔视野并参加了鲍厄士指导的新型人类学田野调查、又得到长期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藏品的难得机缘,劳费尔成长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家。

     

        劳费尔毕生为美国的博物馆收集了大约19,000件考古、历史和人种学物品。这些物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至1890年。其中包括大约7500块拓片,400个石器和玻璃鼻烟壶,130个犀牛角杯,500个木偶,1000枚硬币,1000件玉雕,1500件民间刺绣,30个早期铸铁物品,500件道教和佛教雕塑,400件汉朝陶瓷,230件锡制物品,300多件印刷品和招贴,以及300件与宠物(主要是鸽子和蟋蟀)相关的设备。(班内特·布朗逊《汉学家劳费尔与中国》,《四川文物》2007年第3期)

     

        劳费尔也渐趋积极地进入到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的内里。1903年6月12日劳费尔给鲍厄士信所附第二则备忘录(KleinereSchriftenvon Berrthold Laufer,teil2,pp101.)写道:

     

        在夏德教授1902年12月29日写予我的信中,指示让我收集一位有独创性艺术家的画作,这个人叫闵贞,约一个世纪前居住在汉口。“他是中国极少的画家之一”,夏德教授写道,“他的作品泄露了他的幽默天赋,在这方面,他与他的一些日本同僚相似。作为中国艺术史代表人物,他的传记充满传奇色彩”。在我收集过程中,我成功获得两件他的两件作品,均是在南京收集的。

     

        闵贞是清朝中期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特别有性格的画家。劳费尔在另一位德国汉学家夏德的指导下,也能欣赏文人画了。劳费尔收集到的最珍贵的绘画作品是宋《耕织图》(1210.A.D.),这件珍品1928年从纽伯里图书馆转移到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ofCongress)。

     

        劳费尔自己对拓片做过分类。据劳费尔1904年7月8日给鲍厄士信,其中包括喇嘛教碑文、伊斯兰教碑文、犹太教碑文、孔子纪念碑、山东地区汉代的雕刻、陕西和山西地区汉代和六朝时期的历史雕刻、佛教碑刻、基督教碑文等。劳费尔特别关注非汉文、非汉族、非儒家文化的铭刻。另外,有些石刻原石也被劳费尔运到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如《唐故陇西李让娘墓纪铭并序》,《全唐文》没有收入。(陈章灿《拓本聚瑛——芝加哥富地博物馆藏中国石刻拓本论述》,《中国文化》2012年秋之卷)

     

        劳费尔最终收集到了很多极其珍贵的中国文物。在西安,劳费尔花了很大精力和大量时间买到一件商代青铜鼎。1910年3月16日劳费尔给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费雷德里克写信(KleinereSchriften von Berrthold Laufer,teil3,pp437.)汇报:

     

        这是一件大型商代的青铜鼎,它应该是早于公元前2000年,因此,约有4000年历史。它的价值不仅是因为它年代久远,还因为它精致、华丽的工艺。它高64厘米,鼎外部周身都布满了纹饰,其纹饰部分是凸出的,部分是凹陷的,在鼎內部还有凸出的铭文,这是中国最早期的书写形式。……这是我见过的那个年代青铜器中最好器物,包括意大利的青铜器,我已经参观过大英博物馆、南肯辛顿、罗浮宫、意大利博物馆等博物馆这方面的藏品,这件青铜鼎在所有青铜器中的艺术地位可以与《西斯廷圣母》在美术界的艺术地位相等。我敢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件青铜器,在东亚都是最古老、最完好的。它是独一无二的,现存的没有任何一件像它。从它的尺寸上看,整个中国估计真正的只有20-25件存在,青铜的大约都只是一些小型的青铜器。还从一位农民手中购入了另一件青铜器,年代比前一件要晚些。这一件是这位农民在自己地里耕种的时候所挖到的。因此,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两件青铜器,可以代表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器时代。这件大的青铜鼎对宗教历史很重要,因为它是在祭祀祖先时用来给祖先煮牺牲的大锅。

     

        为博物馆购买藏品是一个历练眼光、捕捉历史文化信息、体验文化艺术精神的绝好机缘。劳费尔为博物馆购买藏品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许可和帮助。劳费尔也并不是个古董商人,他是一个严谨渊博的学者,并且越来越具有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品鉴力。

     

        劳费尔的兴趣一直是透过具体的人类物质制造品去追寻该文化人类思想和精神的深处。也许这可以追溯到童年劳费尔对戏剧和戏剧服饰的兴趣。以后他在日本和中国收集民间戏剧的服装、乐器和高跷,并在北美洲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木偶,包括皮影、棒木偶和几个地区风格的手套木偶,并记录蜡像表演。劳费尔收集中国各种重要的文化器物类型,青铜器、汉代陶瓷、石刻古玉;他似乎是在日常生活、农业、民间宗教、医学中,以及在印刷、装订、木工、搪瓷、陶瓷和玉器等工艺的实践中,作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对象的集合。劳费尔在这方面最为成功的研究案例就是经典之作、1912年2月由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的《中国古玉》。

     

        三、《中国古玉》

     

        《中国古玉》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古玉的考古研究的划时代的专著。整部书的体系布局是全新的、现代的。《中国古玉》最显著的特点,是站在现代科学的立场,通过对原始材料、制作工艺、文化渊源、宗教功能、艺术特点的宏观描述、细节探讨,来充分展开能够揭示中国文化特质的独特的玉文化。从而彻底摆脱了从宋吕大临《考古图》到清末吴大澂《古玉图考》的旧式器物学、名物学。

     

        劳费尔《导言》开始部分就讲到了现代科学的矿物学,区分了“nephrite”和“jadeite”两个概念,劳费尔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敏锐的科学意识,照亮了一些隐藏在古老文献边边角角中的宝贵资料。比如有一种雷斧,并非是人工制品,而是自然的馈赠。古人称为雷公墨、雷斧、雷楔、雷墨、霹雳等。劳费尔说这些“inkcakes”(墨石蛋糕)毫无疑问是自然产物,绝非打制石器。劳费尔相当博学地引用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元陶宗仪《辍耕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相关记录。劳费尔是李时珍之后收集雷公墨资料最多的,也比林惠祥的研究早了40年。

     

        劳费尔特别重视农作物和技术工具的传播,以及人们之间思想的互相渗透,尤其致力于研究中东地区和远东地区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劳费尔说有两种根本区别的文化,锄头文化(hoe-culture)和犁耕文化(plough-culture)。两种文化通常一起在相同的地域被使用,但是可以根据不同部落的文化程度来进行区分。一种方式是与我们庄园的进化密切相关的,主要以锄头为工具;另一种与真实农业一样是以犁耕为基础的,平整土地,人工灌溉。锄头文化与犁耕文化之间有一条鲜明的分界线。汉族是犁耕文化的代表,蛮族是锄头文化的代表。原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蛮族被驱赶向南,一直到东南亚孟高棉。劳费尔是第一个明确从一般石斧中分辨出有段石锛的学者,虽然他没有命名。

     

        当然,《中国古玉》会有一些问题。在《玉扣饰》这一节中,讨论了一个长方体的玉件:一端出檐,整体呈P形,平面呈矩形,下部为长方形銎(即穿鼻),孔洞为拱方形。劳费尔称之为“璲”。劳费尔指出它的称名最早出现在《诗经》,并且在《尔雅》中被定义,但不见于《说文》。此玉件劳费尔认为是专为系组而设,佩在腰间革带之端。劳费尔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形制的玉件并不是玉组件的佩饰,而是挂剑用的,属于玉剑饰,其称名也不是璲,而是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