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用中国古代名画给孩子讲故事

    “中国名画绘本”系列《汴京的一天》《洛水寻仙》在京首发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名家辈出、佳作纷呈,但如今的少年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对此知之不多。日前,艺术推广人、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向现场的多位孩子和家长们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解了中国传统名画之美以及画卷中的日常生活风貌和趣味故事。这也是由曾孜荣编著、新经典文化·爱心树童书策划的“中国名画绘本”系列新书发布会及“会讲故事的中国画”主题分享活动的重要内容。

     

        “有人对中国画有偏见,认为中国画永远都是山水、人物、花鸟,三个词就概括了,没有什么新意。真是这样吗?”多年致力于艺术推广、普及工作的曾孜荣强调“中国名画绘本”系列图书“告诉我们:欣赏中国画时先不要管创作背景,而要好好地看一看国宝名画到底画了什么”。该系列图书中《汴京的一天》《洛水寻仙》已经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编著者分别以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两幅传世古代中国绘画经典之作为素材,前者描述了《清明上河图》中九百多年前宋朝市井生活的场景和故事,后者则介绍了《洛神赋图》中的瑰丽想象力和神话传奇。两部新问世的“中国名画绘本”对《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绘画长卷的局部进行选取、放大,用更容易被小读者接受的讲故事方式和欣赏视角,将这些名画的时代背景、表现的主题和细节、美好与趣味之处加以解读。新经典文化·爱心树童书总编辑、“中国名画绘本”策划人李昕表示,这个系列从装帧设计到内页正文均采用绘本方式,书名也没直接用名画之名,而是用《汴京的一天》《洛水寻仙》这样更富神秘色彩的名字,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这本书贴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喜好。

     

        “在《清明上河图》这样伟大的画卷里,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都有很有趣的故事,这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仔细地观察。”曾孜荣在活动现场殷切地告诫小读者,也道出自己策划这个系列图书的初衷,“我希望孩子们不仅是通过看画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更希望孩子们了解这些画作及画家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的收获才丰富和多元”。据悉,“中国名画绘本”系列的第三部《绿水青山走遍》亦在编著过程中,不久将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