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以禅入茶,以茶契禅,为中国茶禅文化立基

    推荐图书:《茶禅》

    陆志宙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13 版)
    陆志宙:译林出版社原创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副编审。曾主持卡尔维诺作品系列、格拉斯作品等丛书出版。

        台湾著名禅者、音乐人、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先生新作《茶禅》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林谷芳先生著作颇丰,在谈及新作《茶禅》与之前作品不同之处时,林谷芳说这本书是他出于内心应力,酝酿已久并主动为之的一本书。从动笔到付梓,前后历时多年,其中因缘,在成书之际,可略为回顾。

        立正知见:茶禅在中国并非文化复振,而是一种文化创建 中国是茶的宗主国,也是禅的发源地,但林谷芳先生认为,在中国文化里,茶禅是一种文化创建,而并不像许多人包括茶界与佛门所以为的那样,是在恢复其来有自、卓然而立的固有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比起琴棋书画的汗牛充栋,论茶的著作仅有几十本,茶禅这一概念未曾在其中有任何明确记载。相对于日本茶道立基于禅,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主要缘于文人参与,他们的生活美学对中国茶文化的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器往往不嫌其美,物往往不厌其精,行往往不讳其细。虽挥洒情性,穷尽世间之美,却也容易沉溺其中,陷入以心逐物的境地。而究其原因,主要则因现今中国茶文化的面貌其实成型于明代,禅在宋代以后衰落,后世兴起了文字禅、口头禅,而明代文人美学则趋向幽细唯美,导致在茶文化上“溺于所执”的情况愈演愈烈。

        近年来中国茶有复兴之趋势,在“茶”“禅”之间也比过去有更多的连接,但却往往“以禅为学、以禅为趣、以禅为美”,禅只是用来作为装点,囿于表象,以致朱紫不清,龙蛇杂混。慨于此,林谷芳先生写就《茶禅》,首次就“茶禅”概念做了清晰辨正。在书中,林谷芳从茶道文化与禅宗精神的流变出发,以“茶”“禅”“茶禅之立”“茶禅之成”四个章节步步深入辨析,目的在于为中国之茶禅立基。他认为茶禅的初始关键,就在于于此有心的茶人能“以禅入茶,以茶契禅”,成就中国茶禅。

        作深行履:如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以绝待之姿成就《茶禅》 林谷芳先生的著作一向集禅学、文化评论、艺术鉴赏、生活美学于一体。而译林社此次出版的《茶禅》,更是林先生多年思考与心力的凝聚。林先生说,他“用两个晚上完成基础文稿,用一年的时间去搜集比较书中所需图片,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丢掉了这些图片”。在向编辑交付书稿后,他先后五次为这本书专程往返台北南京之间,一遍遍修正调整,从字句的精准到行文的音律,从章节的布局到从图文的搭配,从色彩的呈现到空间的相衬,林先生无不关照,可以说是无一字不斟酌,无一图未思量,处处展现禅者凛冽风格,时时警醒,如“剑刃上行,冰棱上走,稍一放浪,即丧身失命”。林先生以此绝待之姿应对《茶禅》一书,以事显理,以用显体,道契不二,成就禅者精神下的《茶禅》。“茶,可以是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是修行,世间人尽可以在此择一而为。而茶禅,核心自在于修行,但此修行既是禅,就须三者一事,打成一片。打成一片,在生活,茶禅正就是茶家的日常作务。于此,虽有聚焦之锻炼,却不能将生活与修行视为两事,必于生活中修行,最终方能契于全然是道之境。”林谷芳先生如是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