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我国诗词作者和爱好者有三百万人,年龄趋年轻化

    郑欣淼对中华诗词未来信心满满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02 版)

        本报讯远集坊第十三期近日在京举行,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以“中华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今天的复兴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本期远集坊由线装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王利明主持。

     

        以国务院原副总理马凯所做的《美哉,中华诗词》为例,郑欣淼认为该文对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华诗词的美作了深刻、全面、准确、精彩的论述。他说,中华诗词是具有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的“五美”诗体,格律诗这一大美诗体不会消亡。郑欣淼表示,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诗歌遗产。中国诗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诸多的诗体,丰富了诗歌的形式,这些丰厚的诗歌遗产,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之处。“中华诗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郑欣淼说,从“五四”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旧体诗词,虽遭受厄运,但不同于任何一种古典文学样式的是,它仍然在坚守中有所发展,在承担现代使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它又伴随着短信、微信、微博、QQ等现代传播方式,有了更多的知音和用武之地。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充分表明中华诗词具有的穿越千年、凤凰涅槃的生命力。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庆霖用数据对当前诗人群体做了具体分析。他说,当前,我国诗词作者和爱好者有三百万人,在全国创建了三百多个诗词之乡,中华诗词学会有会员3.2万人,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就作品发表平台而言,我国目前约有诗词社团八百家、诗词刊物八百家,网络诗词论坛远超八百家。创作数量达每天五万首,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尤为令人欣喜的是,诗人群体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

     

        如何普及诗词、让诗词事业服务民族复兴,如何提高诗歌创作质量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话题。王智钧、黄君等在发言中指出,诗词教育和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要正视时代挑战,研究和解决诗词繁荣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大力推大作、推名作、推时代精品。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