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三峡文物保护》是一座里程碑

    推荐图书:《三峡文物保护》

    王光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24 版)
    王光明: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首席策划,副编审,策划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行的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其保护范围之广、保护的文物数量之多在全世界文物保护史上极为罕见。从1992年至2011年,全国225所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数千名文物工作者参加了保护工程,完成了1128处文物的保护,出土文物25万余件套,其中较珍贵文物6万余件套。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和迁建区的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三峡文物的损失已降到了最低值,有力保障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三峡文物保护工程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样为世人瞩目,是三峡工程的一大亮点。

        20余年的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几点值得充分肯定:

        (1)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完成,抢救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是三峡工程胜利竣工的重要保障,成为我国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典范。

        (2)在抢救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延续了库区文脉,促进了库区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为三峡库区移民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打造出三峡工程文明工程的光辉形象。

        (3)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创造、检验和完善了一整套保护管理机制,确立了我国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文物保护管理规范化的进程,全面提升了我国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水平。

        (4)三峡文物保护工作非常翔实地廓清了三峡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近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构建了完整的三峡历史文化序列,极大地推动了三峡文化的研究,也为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2014—2016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文物保护作为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6年完成了专项终验。为了宣传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系统总结其成功经验,国务院三峡办和国家文物局商定编著《三峡文物保护》图录一书。

        《三峡文物保护》从25万余件套出土文物中遴选出500余件套精美文物,按旧石器时代—明清时期的时代序列和地下文物类别编排,形成“三峡地下文物保护”部分,展示的出土文物涵盖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构建了三峡历史文化序列;按重点保护项目、重要保护项目和地面文物类别编排,形成“三峡地面文物保护”部分,展示的地面文物保护成果系统全面,重点突出;按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搬迁复建区建设编排,形成“三峡博物馆和文物搬迁复建区建设”部分,展示了博物馆和文物搬迁复建区建设成果,体现三峡文物得到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增添了三峡古代文化元素新景观,凝聚了三峡文化软实力。

        《三峡文物保护》共收录1000余张精美图片,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三峡文物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充分展示了20余年来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全貌,是迄今为止反映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过程和成果最全面,总结三峡文物保护经验最深刻的著作。

        《三峡文物保护》的出版为20多年的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并为后续三峡文物保护开启新的篇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