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气象万千的深圳文化

    小辛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09 版)

        我同意深圳是“文化绿洲”的说法。当然这个“文化绿洲”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她是“现代文化绿洲”。之所以冠以“现代”二字,在于深圳的文化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时代的文化,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她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化。

     

        深圳有着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特征。移民社会是宽容的,特别是对新生事物比较宽容,很适合现代文化的生长。况且深圳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出海口,原住居民祖祖辈辈扬帆远航,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正是因为移民社会的底色,深圳才得以在几乎是“沙漠”的土壤里,“无中生有”地长出了现代文化的灿烂花朵。

     

        深圳文化在学术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许多年以前,许多人在质疑:深圳有文化吗?有人认为深圳就是“文化沙漠”。

     

        许多年以后,仍然有许多人疑惑:深圳有什么文化?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深圳已经是“文化绿洲”了,但就深圳文化在中国城市文化序列的价值和地位来说,一些人还是感到缺乏厚度、深度、高度,缺乏底气,不够硬气。

     

        那么,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为什么会在深圳出现?深圳文化在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地位?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总结、梳理深圳现代文化的脉络和特点,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深圳现代文化是什么?

     

        在我看来,四十年来,深圳不仅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城市现代化的奇迹,也创造了现代文化发展的奇迹。

     

        我同意深圳是“文化绿洲”的说法。当然这个“文化绿洲”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她是“现代文化绿洲”。之所以冠以“现代”二字,在于深圳的文化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时代的文化,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她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文化。

     

        什么是现代化?我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即使同在一个时间段里,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也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是否进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取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与此同时,深圳也发育、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创造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理念、新文化、新习俗,这些先进文化在短时间里破茧而出,迅速成长,形成了郁郁葱葱、气象万千的“现代文化绿洲”。

     

        以下对深圳的现代文化作简要梳理。

     

        深圳现代文化的十个方面

     

        改革创新,是“深圳之魂”。这也是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初心。市场经济需要竞争,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创新。深圳人爱说“第一”“开先河”“率先”这样的词,一些人对深圳如此执着于“第一”不大理解,其实这正是深圳人的品格。据统计,三十多年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家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首个义工团体等等。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几年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并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深圳也因此被视为全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创新之城”。事实上,深圳的许多大型企业都是在创新中成长壮大的,深圳作为一个几乎从零起步的城市,现在已经拥有350多家上市公司,这也是对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意识流淌在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只有开放,才有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深圳人较少保守、封闭,秉持开放的心态,迎八方商贾,纳五洲文化。深圳是全国最早实施“引进来”的城市,大批外商首先在深圳“试水”,成功后才逐渐进入内地。所以邓小平说,深圳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深圳也是全国最早推动“走出去”的城市,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国际市场上打拼的企业家,有许多来自深圳。现在,深圳企业是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生力军,深圳成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我的一个朋友,是深圳的原住居民,他的高中同学大部分都去了海外,仅仅去美国的同学就有20多个。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圳人的开放胸襟。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英雄莫问出处。深圳汇聚了一批批敢闯敢干的弄潮儿,开拓意识镌刻在城市的品格之中。闯荡市场,弄潮浪尖,是勇敢者的游戏,是开拓者的性格。38年来,深圳人满怀豪情,意气干云,充满斗志,渴望改变。邓小平说,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评价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深圳市委大门口的雕塑——一头奋力向前的拓荒牛,成为深圳人勇敢拼搏的象征。深圳被称为“创客之都”,深圳的创客众多,全市拥有300多万个商事主体,多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创业密度居全国之首。人们戏言,深圳楼上掉下来一块砖,砸到3个人,其中一个是董事长,两个是总经理。深圳创业者前赴后继,永不言败。街上没有什么长时间空着的铺面,一家店铺关张了,没过几天,在同一个地方,新的公司又开业了。

     

        世界通过深圳这个窗口看中国,首先看你有没有法制、有没有规矩。良好的法治环境,浓厚的法治意识,是深圳长期追求的目标。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有事找法律而不是找关系,什么事情都按规矩办,这样的市场才是健康的,才能行稳致远。深圳人推崇讲规矩,讲法治。我的一个老乡回老家办理户口迁移,跑了无数趟,管理部门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就算手续都齐全,如果没有亲戚朋友熟人打招呼帮忙,还是很难办。结果搞了半个多月,也没办成。她说:“没有关系,在老家很难办事,如果是在深圳,我肯定要去投诉。”她要投诉政府部门的想法,也来自于她在深圳形成的法治意识。深圳从特区建立开始,就强调“要按国际规则打篮球”,把法治建设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如果没有规矩,一会儿一变,一会儿一个政策,谁敢来啊?1992年深圳拥有了特区立法权,围绕巩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这一中心任务,推出了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在现代法制的道路上运行。

     

        诚信,是深圳人的第二张面孔,是深圳人的通行证。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深圳人以诚信意识塑造着城市的良心。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是信用经济,因为市场是由千千万万的主体构成的,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对诚信的要求之高远胜于“熟人社会”。大家都讲诚信,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对于个人来说,讲诚信,有信用,生意才能做得大、做得长久,既利于他人,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2002年,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关“深圳精神”的大讨论,最后提炼的十六字“深圳精神”中,有一条就是“诚信守法”,可见诚信意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深圳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城市信用体系,同时大力倡导诚信文化,引导和规范企业和市民树立诚信意识,从而使得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处处受益。我所服务的单位曾经有过一件官司,拖欠我们款项的公司老板被列入了诚信“黑名单”,他不能坐飞机,不能乘高铁,不能住好酒店,没过多久,就把欠款还了。对深圳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在经营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要非常小心,一旦被列入诚信“黑名单”,你的经营和工作生活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行色匆匆,是深圳人的标识。效率意识强化着城市前进的力度。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讲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深圳人比较早地认识到了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蛇口喊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成了许多深圳人生命的印证。“三天一层楼”,曾经是“深圳速度”的象征。许多深圳人说,在外地的时候挺放松,但只要飞机在深圳一降落,整个人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加班是很多深圳人的常态。最近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大数据统计,说深圳的夜宵外卖数排在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其中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占绝对多数,“夜宵外卖第一”也能说明深圳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在广东的诸多城市中,深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用说广东话,一样活得挺好。包容意识熔铸着城市的精神格局。市场经济是多元的,因此也是包容的。经济特区建立之前,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小镇,整个宝安县的人口只有20多万,而现在深圳的管理人口达1200多万,实际居住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居民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所以深圳人以说普通话为主,说白话、潮汕话、客家话的也不少,但他们也都会说普通话。另外,深圳海外人士众多,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世界多个国家的人们在这里经商、工作、生活。深圳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包容性、融合性,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圳老乡相聚,朋友相约,既有红酒文化,也有本土的白酒文化,大酒楼小饭馆,相饮尽欢,一阵阵乡音偶尔又夹着英语、法语、德语,好不热闹。包容意识直观地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美食里。在蛇口有名的海上世界,你可以吃到法国大餐、意大利美食,也可以吃到印度菜、泰国菜、日本料理、韩国烤肉、新加坡、墨西哥风味,至于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就更多了。当然,这些菜系适应移民社会的需求而变化,推陈出新,形成了新的风格。

     

        有一位上海来的中学校长曾经感慨:“深圳人爱吵架。”原来对学校的一些事情,学生家长特别较真,总要扯个明白才行。“爱吵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深圳人的权利观念。明确的权利观念,对保证自由经营、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秩序有着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是由多数人参与的经济活动,所以需要大家来做决定,要求各商事主体一律平等;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平等交换,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划清权利界限,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行为,也是一种现代美德。深圳涉及到市民利益的法规出台,事先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征求市民的意见,而市民也会积极参与。开门立法成为深圳的一条经验。每年的市人大会议,列席的市民代表报名总是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而且市民代表态度认真,专业素质高,每每成为会议的亮点。我居住小区的业委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做事认真负责,小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居民都会主动参与,充分表达诉求,严格监督进程,小区居民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深圳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也是一座稍不努力就得卷铺盖回家的城市。深圳人崇尚竞争,公平竞争让经济社会充满活力。有人说,市场竞争是一种权利,深圳人以饱满的竞争热情使这种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深圳较早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劳动用工方面开先河,率先打破“铁饭碗”,让员工在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炒鱿鱼”这句广东话,后来竟成了流传大江南北的“普通话”。“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八个字在深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风尚。你创业失败了,你的公司倒闭了,你自己没有放弃,爬起来再干,而你的伙伴、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熟人也不会鄙视你。相反,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不敢去拼,不敢去争,那倒是要被人耻笑的。爱拼才会赢,这是深圳人创新创业的信条。现在,深圳人的“铁饭碗”意识已经很淡薄了,就是有高级领导干部辞职下海,人们也习以为常。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0户,差不多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下海经商,也能反映出深圳人乐于竞争的状况。

     

        “爱公益”,在前两年深圳“十大文明行为”评选中以高票入选。“爱心之城”是深圳值得骄傲的称号。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大协作,利己即是利他,利他也是利己。热衷公益,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必然。在深圳,由政府倡导的“关爱行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帮助了无数困难人群,也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爱公益的氛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理念影响深远。全国性的公益慈善博览会落户在深圳,著名的壹基金也在深圳“安家”。深圳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130多万,差不多每10个深圳人就有一个志愿者,因此深圳被称为“志愿者之城”。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经常性地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关爱环卫工群体的,有关爱地贫儿的,有帮助困难农民工子女的,覆盖面非常广。深圳的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的爱心人士,像长期帮助贵州山区孩子的丛飞、孙颖等,成为有全国影响的爱心人物。许多年轻的农民工参加到志愿者队伍中,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来自社会的温暖。爱献血成为深圳人的新风尚,二十多年来市民献血超过550吨,深圳被称赞是“最慷慨的城市”。

     

        这里概略地呈现了深圳现代文化的十个方面,其实如果要详细爬梳的话,还可以罗列出不少,比如环保意识、务实精神、契约精神、公平意识、自主意识、协作精神等等,但这十个方面是深圳现代文化在城市发展中体现得比较充分的,也最有说服力。

     

        为什么现代文化在深圳较早发育

     

        改革开放40年,现代文化在全国蓬勃兴起,而深圳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奋发有为,在全国成百上千的城市中,深圳的现代文化发展脱颖而出,云蒸霞蔚,生机勃勃。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密码”?关键的一点是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建立,到现在整整38年了。经济特区是干什么的?其使命就是从旧体制中“杀出一条血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特事特办,新事新办,在深圳这个地方冒出一些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新的意识、新的文化,是很正常的。像当年的蛇口工业区四分钱奖金撬动大开发,像选美比赛、土地拍卖、发行股票等等,如果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地其他城市,恐怕是很难想象的。但深圳不一样,深圳是特区,有“试验”的“特权”,出新体制、新办法、新理念是深圳的职责,中央赋予了深圳“闯”的尚方宝剑。所以很多时候,新事物的生长尽管非常艰难,改革者压力山大,但深圳能够扛得住。鼓励创造,保护改革。允许“试错”,良好的政策环境给深圳现代文化的发展繁荣撑起了一片天。

     

        深圳毗邻香港,独一无二的地域优势催生了深圳的现代文化。香港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又是东西文化交汇的现代大都市,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深圳社会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深圳人与香港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深圳人都有亲戚朋友甚至家人在香港,深圳最初的外资企业中,港资占了绝对多数。改革开放了,香港的企业进来了,人员进来了,也必然带来香港的市场规则、管理文化、生活方式、服务理念等等。许多人一定会对当年香港电影、电视、音乐等对内地的影响留有印象吧,而香港文化进入内地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所以深圳对香港文化的吸收、消化、扬弃,都要领先一步。同时,借助香港这个渠道,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也源源不断进入深圳,对深圳现代文化的发育产生着积极影响。可以说,特殊的地域优势,使得深圳能够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继而融合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短时间内大量移民迁入,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特殊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新的现代文化的发展。短短三十多年间,城市人口从20万发展到2000万,这样的扩展速度在世界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深圳有着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特征。移民社会是宽容的,特别是对新生事物比较宽容,很适合现代文化的生长。况且深圳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出海口,原住居民祖祖辈辈扬帆远航,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对新移民和新文化接纳性比较强,使得现代文化很容易破土而出。移民文化又有很强的融合度,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印记,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惊天动地的历史背景下,描绘着现代文化的壮丽画卷。正是因为移民社会的底色,深圳才得以在几乎是“沙漠”的土壤里,“无中生有”地长出了现代文化的灿烂花朵。

     

        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圳现代文化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深圳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坚持市场取向,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打破旧的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价格体系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等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后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完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会要求什么样的文化形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必然催生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是现代文化迅速成长的沃土,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现代文化的兴盛,给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力量,对一个城市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我们正在建设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三个面向”中,把“现代化”列在第一位,是有着深刻含义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文化,是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深圳的现代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有力印证。深圳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基本同步,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定位,也明确了她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先行者的角色。深圳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开疆拓土,涵养出蔚为壮观的文化森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圳的文化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这一非凡成就的一个代表,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的跨越,正是中国先进文化迅速发展的缩影。

     

        深圳文化具有强烈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因此她也具备普遍推广的价值。深圳文化或许真的如一些专家所说,没有那么“高大上”,不是那么“学术”,但是这些貌似“下里巴人”的文化,是千千万万的民众共同创造的,有着深深的民众基础。在深圳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中,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在现代文化的支撑下,深圳的改革开放汇聚起强大的民众力量。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民众现代意识的成熟,都寸步难行。深圳现代文化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离不开深圳现代文化的贡献。这一点对于全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然,深圳的现代文化还不够完善,但文化创新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相信这种新型文化在未来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