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书界前辈江澄波

    毛乐耕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1日   07 版)

        苏州市临顿路现在是平江历史街区一条热闹的商业大街。在临顿路南段向东拐,可以走进一条巷子:钮家巷。和临顿路上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的热闹情景相比,这里就安静得多。但是,请别小看了这条巷子,这可是一条典型的姑苏小巷,巷内曾经拥有多处深宅大院:2号为清代的养心园;3号为清代状元、大学士潘世恩的府第,称“太傅第”,现已辟为苏州状元文化博物馆;5号为凤池园,太平军在苏州时,英王陈玉成曾驻进此园;27号为真觉庵;34号为董氏义庄;另外,还有清代元和县的城隍庙。

        我在这里之所以要提到这条小巷,是因为90多岁的书界前辈、苏州江澄波老人如今还在这里坚守着一家独特的书店:文学山房旧书店。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园林城市,江澄波和他的旧书店依然是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媒体曾多次对其进行报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16年12月13日,我曾专程来到这里,拜访久仰大名的江澄波先生。那天上午9时许,我来到钮家巷。进入巷子不多远,就看到了一开间门面的文学山房旧书店。书店已经开始营业,但还未见有顾客。店堂中,一位个头不高的老者正和一名路过的街坊熟人在聊天,吴侬细语,充满了我所熟悉的老苏州的味道。我走进店堂,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是近日发生的新闻事件。那位老者,我猜想就是江澄波先生。江先生神态自然,面相和蔼,语速稍慢,话语不多,却直率而恳切。直觉告诉我,江先生是一位关心时事的老人。

        街坊熟人离去后,我向江先生表明了身份和来意。江先生听说我是一名爱书的同乡人,也很开心,就热情地与我聊起书人书事来。

        他提到了周瘦鹃先生。“文革”前,周先生在苏州王长河头的周家花园居住时,经常到苏州古旧书店订购图书。图书到货后,江先生总会及时地将书送到周家。周先生喜欢买书,喜欢与江先生聊书,家中也藏有不少好书。周瘦鹃先生晚年在这里经营着他的盆景园,写下了许多关于花木的散文,出版了多部谈花说草的书。

        他还聊到了黄裳先生。他和黄先生结有60年的书缘。黄裳先生住在上海,每逢假日,常常和夫人一起到苏州访书。“文革”后期,有关方面将从黄家抄走的图书发还,黄裳先生因为住房已经调整,无法存放这些书籍,就写信给江先生,请他设法收购这批书。江先生感到,这是黄裳先生对他的信任,立即和两名同事一起赶去上海将书运到苏州。当时正好天津的一家图书馆有人到苏州访书,在江先生的牵线下,黄裳的这批藏书就全部供应了他们,使这些书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聊到他自己的身份时,他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是做生意的。”苏州话“做生意的”意思是商人。不过,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是一个学有专长而且有浓郁书香情怀的的图书营销人员。他现在经营的文学山房旧书店,房租一个月就要2000元,他说:“仅房租每天都要60多元,我这个实体书店是不赚钱的。”但他依然坚守着,这实际上是有他的一种情结在内。他当然还另有绝活,就是在苏州及苏州周边地区为国家有关部门访购古籍,那是一种抢救性的工作,意义巨大,但需要专业知识,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唯有江先生这样的书界高手才能胜任。他告诉我,通过收购古籍获得一些报酬,来补贴书店。

        江澄波先生家从他爷爷江杏溪先生开始就在苏州经营旧书业,中间经过他父亲江静波先生这一代,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现在,他也90多岁了,在他已经退休的儿子的陪伴下,老而弥坚,仍然坚守着这家书店,并将其经营成苏州城里的一道风景,真是让人赞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