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幌马车之歌”系列图书凸显蓝博洲非虚构写作“野心”

    本报记者丁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30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丁杨)“我相信写作的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找出相应的形式把内容叙述好。”日前,中国台湾作家蓝博洲在“非虚构的台湾往事:书与影像——‘幌马车之歌’系列二种新书座谈会”上这样表示,他写作《幌马车之歌》(增订版)《幌马车之歌续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部作品的过程中正是采用上述方法。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举行的座谈会上,蓝博洲回忆了自己当年与台湾文坛前辈陈映真的交往以及进入《人间》杂志、采访相关人物进而写作“幌马车之歌”系列的过程,陈建功、毛尖等作家、学者亦在活动现场表达了对蓝博洲的写作、书中所涉人物乃至台湾那段历史的看法。

        1987年,27岁的蓝博洲进入陈映真创办的《人间》杂志,开始关于台湾历史的采写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接触到当年台湾青年抗日救国的个人经历并深受触动,遂展开文献搜集、相关人物采访、事件调查及写作,于1988年在台湾出版《幌马车之歌》一书,书中记录了台湾客家青年锺浩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历尽艰险回国抗日直至为台湾解放赴死的人生。为写此书,蓝博洲采访若干幸存者、当事人亲友,搜集大量文献档案,以多人口述的文本形式记录了上世纪上半叶的一段台湾历史。本书出版后在台湾乃至大陆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一些写作者、历史研究者的历史反思,台湾导演侯孝贤还据此先后创作拍摄了《悲情城市》《好男好女》两部影片。

        此次三联书店出版的《幌马车之歌》(增订版)以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2016年的《幌马车之歌》(第三版)为底本,在法律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该书简体版基础上增加了近二百幅照片与手稿图片(包括锺理和日记手稿、锺浩东最后的家书、锺浩东等人获罪文件——讯问笔录、会审笔录、财产清单、死刑判决书等)。《幌马车之歌续曲》延续了前作的写作方式,侧重回忆、讲述了与锺浩东颇多交集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李苍降、蓝明谷、邱连球三位人物的事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筹备、写作《幌马车之歌》时,蓝博洲已关注到这三位人物,这些人物关系、历史背景与《幌马车之歌》相关,他们的事迹彼此关联、印证,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对此,蓝博洲表示,“我的‘寻找锺浩东’之旅并没有因为《幌马车之歌》的发表而停止。相反地,随着两岸关系的相对缓和,我的寻访足迹得以跨越海峡,深入广东惠阳、梅县、蕉岭、韶关、南雄、始兴、罗浮山区以及桂林、北京等地,进行历史现场核实与进一步采集史料的工作。随着岛内政治禁忌的相对宽松,一些受访者也才有空间就原本有所保留的内容做出更全面的证言;而一些原本寻访不到或不便露面的历史见证人及加害者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就他们亲历或所知的历史作了值得重视的补充”。

        在“幌马车之歌”系列的非虚构写作中,作者以大历史中的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对所谓宏大叙事是某种颠覆,也体现了作者力图接近并还原历史真相的“野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