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珍贵的礼物

    常生龙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23日   11 版)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蒋筱寒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108.00元

        筱寒的这本诗集,是她送给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份礼物,也是送给每一位读者的礼物。

     

        收到友人赠送的诗集,我大都是阅读、品味,几乎从不写感想和评论,因为我不懂诗。史金霞老师将筱寒的这部诗集赠寄给我时,我也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不过她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料,对如何“诱导”学生动手写作很有办法,我无法回绝她的美意,再加上筱寒亲手在书的扉页上所作的绘画、题写的赠言以及富有艺术感的签名,让我不敢怠慢。读完筱寒的《礼物》之后,现谈一点自己的读后感想。

     

        春节之前,电影《无问西东》引起各方热议。在以清华校歌为背景的电影开场,张果果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提出了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如果提前知道你将要面对的人生,你否还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或许以这样的问题来问筱寒有点过早,因为她才刚刚走完自己的少年时代,精彩的人生才要开始。但以当下的教育生态来看,一个孩子的少年时代是很难用“花季”两个字来涵盖的。在从小学、初中一直走向高中的求学历程中,她所面对的世界、她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逊色于成人;她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智力品质、公民素养等等,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蒋筱寒的《礼物》,真实记录了她完整的少年时代,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张果果所提出的问题。

     

        “真实”,是《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反复被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在筱寒的《礼物》中,也能充分感受到这一点。筱寒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在她的多篇诗文中都有真实的记录、多角度的描写。校园生活是这部诗集的主旋律,初上小学时的快乐,课业繁重之后的烦恼,与同学在一起的欢欣,与朋友产生隔阂时的苦闷,青春期的叛逆,成长过程的压力,爱情萌动的欢乐,莫名的孤独和失落,努力之后的自信满满……都在她的诗中尽情展现。父母的离异、姥爷的疾病、姥姥的关爱、母亲的呼噜、平时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这些别人看来不太适合公开发表的文字,在筱寒的诗集中都有真实的呈现,让读者对她的生活环境、对她的成长轨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为了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母女两人背井离乡,先后在张家港、苏州工作、求学,并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不断变换的班级和学校,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让处于少年阶段的筱寒的学习生活多了不少的张力。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学生角色。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不用上各种补习班就能拿到三好学生的证书,让她在充满自信的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优等生所面临的压力;初中悠然自在的中等生生活,她为自己争取了不少自由的时空;到了高中,一度出现了明显的偏科,糟糕的理科成绩让她成了现行考试标准下的“差生”,但当她选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之后,突然就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跨越理科学习的“坎儿”,顺利通过江苏的小高考。这样的成长经历,给筱寒带来了非常深刻的生活体验:她悲伤、孤独、绝望,她欣喜、自信、对未来充满向往……这些真切的感受,都被她用笔触记录下来,以诗歌的方式呈献出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她丰满的人格、感受到她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筱寒就是在用自己的真实、以诗歌这种独特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读筱寒的诗集,其实就是在读一个少年的成长史。

     

        从个人的角度看,少年阶段是从自己和外部世界浑然一体逐渐过渡到区分主观和客观的阶段。起初的时候,孩子总是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之中,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来创造故事,并通过讲述、描绘、图像等多种方式,艺术地展示他们灵魂深处的品质。随着他们年龄的渐长,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渐将自己和外部的世界区分开,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做主,哪些是别人的或者别的事物,自己很难替别人作出决定。从筱寒的诗文中不难看出,她的自我觉醒、她的独立意识要比别的孩子早很多。上小学的筱寒,已经能够分辨出学习中的自主与强加,坚决不上“奥数”等各类培训、补习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所做决定的正确性。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作文比赛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因此而获得了包括北大、复旦等在内的国内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机会,但她还是在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特点之后,毅然放弃这样的机会,选择了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艺术专业的学习和应考。这样的自我发展和一次次的自主选择,对她今后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爱情的角度看,少年时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也是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初恋的感觉、感受异性魅力的时期。这是所有动物的生理本能,人也如此,完全没有必要避讳。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还有社会价值体系,希望孩子的这种动物本能能够符合这样的价值体系,这需要成人的循循善诱,而不是横加指责。在筱寒的诗文中,有关这方面的情感描述散落在不同年份的诗文之中,可以从中看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对异性的欣赏、对对方的期待和要求,以及恋爱之中的甜蜜与烦恼、哀愁与痛苦,而她自己,也在这其中逐渐成长了起来。

     

        从社会的角度看,从一个自然人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要处理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关系”。首先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然后逐渐拓展到与亲友的关系、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与社会上各种人员的关系、与各种机构和组织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个关系的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件都会促发自己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巩固已有的关系,也可能会让这些关系产生裂痕,甚至破裂。不说别的,筱寒诗歌中的母女关系,在不同的场景下就有不同的色彩,所以史金霞老师才会说“我们母女,是师生,是知己,是对手,也曾是仇敌”;每一个新的关系的拓展,都会给自己带来多样化的心理感受,如惶恐、紧张、兴奋、焦虑、惊愕、烦躁、狂喜,等等。人就是在这样一步步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疆域,明确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

     

        筱寒的这本诗集,是她送给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份礼物,也是送给每一位读者的礼物。

     

        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从中可以读出的东西很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