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让阅读推广人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16日   20 版)

        近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根据调查,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5本。不只是图书阅读率(量),从汇总到的期刊报纸阅读率(量)、听书率以及电子书阅读量等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阅读现状差异明显。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阅读不仅可以丰盈其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改善其技艺,使之更好地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在增强个人素养的同时,影响带动周围更多的人早日过上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如果说,阅读能够改变命运,那么,目前形势下,作为农村居民,这种效用于其显得尤为迫切。

        农村阅读状况的整体欠佳,原因并非在于农村居民不热爱阅读。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成年农村居民认为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文字中丈量世界。

        笔者以为,农村居民阅读当中暴露出的问题,一方面,缘于长期以来农村文化欠账较多,底子较薄,多数农村的阅读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管理上亦存在诸多不到位之处;而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居民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养成,不少人“有书不会读”,导致事倍功半乃至半途而废不无关系。

        在城市,一个人只要愿意亲近阅读,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种种文化资源,总能被周围的环境助推着一路向前。而在多数农村地区,这样的条件、氛围尚属稀缺。固然,改善农村居民的阅读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继续予以大力支持,然而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培养造就一批阅读推广人,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想必可以有的放矢,在既有条件下,较好地实现农村阅读现状的改善。

        培养造就农村阅读推广人,首先是要立足农村本身,着力盘活当地的人才资源。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多数农村地区都设立有农家书屋,有条件的农村不妨将喜欢阅读、富于责任心,有管理与组织能力的村民动员起来,让他们来打理农家书屋,带领村民定期开展有计划有规模的读书活动,引导更多村民逐渐摸准阅读门道,切实走进字里行间。

        培养造就农村阅读推广人,还须善于“借力”,尽力利用好外在资源。农村地区常年活跃着不少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他们中不少人有着广泛的社会资源,有意识地借助于这一群体力量,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农村缓解“书荒”难题,而且,以之为桥还能吸引更多的读书人深入农村,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农村。除此之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子”帮扶,他们在“扶资”“扶志”的同时若能不忘“扶智”,为帮扶对象及其他村民更好地开展阅读提供助力,无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使得脱贫攻坚有了愈益可靠的文化保障,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诱人书香。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