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5月09日 星期三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陈洪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5月09日   19 版)
    《明代京畿文人编年史》,许振东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定价128.00元

        谁喟北地文脉不隆文人零落?

     

        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是构建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前者主要按照时间的线索叙述文学的演进与嬗变,后者重在展示文学发展进程中的空间分布、区域特色等。以时间维度为主来叙述文学史的发展,形成的历史较长,出现的优秀论著也较多;而以空间维度为主来展示文学与文人的空间构成则较为晚出,正呈现出兴旺发展的态势。

     

        近期出版的许振东所著《明代京畿文人编年史》一书,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以京津冀文化一脉的宏观视角来对明代京畿地区文人活动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本书所指京畿地区为明代都城北京及当时直隶于京师的地区,即北直隶,包括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大名府、广平府、永平府,和延庆、保安两个直隶州,相当于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此地区远古时即共属冀州、幽州之地,后世也多同处一个行政区域和文化圈层,同样具有着燕赵文化的气韵和风骨。新中国建立以后,此地区的主体被划分为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域,以致其区域的文化与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被人为割裂。学者们多只局限在各自行政区划内做区域研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京学、津沽学、畿辅学。当然,这种研究也是必要的,但忽略对京畿整个区域的广博采征与相互参证,就会使很多有价值的学术问题不能被发现,也使一些现象或事件的产生,不能得到深入而全面的解释。近些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日益加深,京、津、冀三地的文化认同和融合也日渐加强。本书将京畿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视域来考察,既是重回历史现场的求实之举,也是力寻京、津、冀共同文脉及相互关系的一个有益尝试,填补了本领域的学术空白。

     

        在进行空间维度考察的同时,本书以时间维度的发展作为叙述的脉络,具有传统编年体史书的特色。全书所述上起明朝建立(1368年),下迄明亡(1644),且依年份的变化而自然延展,以朝代的更替构成不同的段落,叙述清楚明晰,方便查阅与寻实。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著者首先借助了《明史》《明实录》等大量的官修史料,对之进行认真地辨伪存真,剔析梳理;同时又对许多方志、家谱、总集、别集、碑传等各类文献进行广泛阅读,细致考辨,使对各时所记更为丰富、翔实。尤其是对不少文人的生平或活动,在年下,又更细微地记至月、日,一方面显示出著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可更多地接近历史本身,更大地泽惠学林。

     

        因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差异,本书所指的京畿文人,长期以来,没有如江浙一带文人般得到重视与研究,很多文人的地位和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本书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对京畿文人进行了“涸泽而渔”式地搜罗和挖掘,为本区域的文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史料,亦有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此区域的文人特色与文化特征。京畿地区的文人流动性很大,有不少文人虽自幼生长在京畿,却未被归入京畿圈内,如李东阳、程敏政等;也有不少文人因参加科考或于京做官而寓居于京,他们也程度不同地影响或接受着京畿文化。这样的一些人物也一并为著者收纳于内,对全面认识京畿文人与文化也是很有益处的,这样内容的加入无疑也为本书增加了厚度和份量。

     

        本书主要对文人的生平、交游、心态、文学活动与创作等进行载录,同时对影响京畿文人较大的重要文化政策、文化工程、事件等史料给予适度收入,这样的处理也是很可取的。文人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一方面,他们始终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文人与文人间又相互产生着影响,并影响着特定的文化环境。只有把视野放宽,才能进一步增强所述对象的历史感与客观性。

     

        本书著者于2000年至2003间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曾选定《17世纪苏州地区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为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当时,他常慨叹江南地区的文运兴盛,文人的云集影从,而暗自感喟北地的文脉不隆,文人的零落飘散。现他聚五年之力,对明代京畿地区的文人活动进行爬梳剔抉,精研成章。此既是他对当时失落之心的一种补足,也是其对自身学术领地的新开拓。从苏州到京畿,从小说到文苑,可以看出振东学术发展的轨迹及其学术个性,愿他能沿此路越走越远,并不断取得更新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