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

    对“龙门赋诗”故事的几点辩正

    赵慧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11日   15 版)

        2007年第5期《当代人》杂志和2007年9月《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曾先后刊发陈鲁民教授《古人怎么说“你太有才了”》一文,谈到著名的唐代“龙门赋诗”故事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隋唐嘉话》载,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明高启《谢赐衣》中就有‘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句。”陈教授未能读懂《隋唐嘉话》有关文字,这段话有欠当而误人子弟处。2007年9月《文摘报》摘转了陈文。其后南北好几家报纸相继刊登,更有多家网站包括央视、高考复习、专业语文乃至国学类网站,也曾转载,可谓流传甚广,至今还在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为之一辩。

        这里先引《隋唐嘉话》原文:“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然后来看“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关于此事,《旧唐书》说“夺虬锦袍”,《唐诗纪事》说“夺锦袍”,《新唐书》等书如《隋唐嘉话》,只说“夺袍”。所说的“夺”,并非从对方手里拉扯、抢夺之“夺”,而为收回、不再给之意,就是“褫夺”“剥夺”“生杀予夺”的“夺”,也就是如今常说的“夺冠”“夺魁”“夺得大奖”的“夺”,绝不能解释作从东方虬手中夺回。况且以情理揆之,皇上赏赐的锦袍应该是衣于身,不会是拿在手中。收回另行赏赐给宋之问时,即为“衣之”。可知“夺袍”,是说武则天收回锦袍。唐代诗人崔颢《邯郸宫人怨》的“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用法与此相同,即是说印绶和赏赐皆被朝廷收回而不再享有。古籍中“夺”字用法,多为此类。如著名历史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说苑》《史记》等多种史籍所云“夺晋鄙军”,是说信陵君窃得虎符而取得军权。史书中又多见“夺官”“夺俸”之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夺官”就是撤职,“夺俸”就是停发工资。“夺俸三月”,即扣除三个月俸钱。以手夺之的拉扯、抢夺,是如今现实生活中多用之义。陈教授不清楚“夺”字用法,错理解为“从东方虬手中夺回”,所以又凭臆断而添加了“令人”去“夺”的情节。

        龙门赋诗事,后世用为典,多作“夺锦袍”“夺袍”或“夺锦”,乃是就诗才而言,同时又有得到皇上青睐、恩泽之意。唐代诗人用此典者,如陈陶《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碧云梦后山风起,珠树诗成海月高。久滞鼎书求羽翼,未忘龙阙致波涛。闲来长得留侯癖,罗列楂梨校六韬。”罗隐《秋日有酬》:“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腰间印佩黄金贵,卷里诗裁白雪高。宴罢嘉宾吟凤藻,猎归诸将问龙韬。分茅裂土才三十,犹拟回头夺锦袍。”细读此二诗即可明了“夺锦袍”之义。最明显的是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称颂李白的这几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又如宋代晁补之《芳仪曲》:“满堂诗酒皆词客,夺锦挥毫在瑶席。”元代王冕用此典诗有“若问今朝作诗者”句。陈教授文所举明代著名诗人高启“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也为此意,谦逊说得到皇上厚泽而惭愧诗才。由此可知,把“夺锦”之典解释为“喻指才识超群”,显然也未当,背离了该典之本义。

        还有“下诏”二字,也需要一谈。下诏,与“颁诏”同,皇帝下发、颁发诏令,往往就重要政事而言。对不太重要的事项或不须颁诏的口头吩咐,则称为“宣谕”或“口谕”,所以古籍中多有“遣使宣谕”的话。像兴来随口让扈从官员作诗这类事,一般不称“宣谕”,更谈不上“下诏”,往往用“命”或“令”。所以《隋唐嘉话》《唐诗纪事》云“命群官赋诗”,《旧唐书》云“令从官赋诗”。《新唐书》改《旧唐书》之“令”为“诏”,然此“诏”非谓下诏,还是“命”“令”之类意思,为了表示尊贵而已。其他史书中也多见“命”或“令”从官赋诗之类记载,《魏书》还有孝静皇帝“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的记载。所以,说武则天“令众臣赋诗”即可,不必画蛇添足地加上“下诏”二字。

        以上几点,皆属传统文化知识。这些在古人本为常识,在当代则不好理解,连一些教授、学者、编辑也弄不明白了。为了正确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当代读者,今不揣谫陋,冒昧辩之。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