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俄罗斯印象派画家柯洛文

    龙飞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4月04日   18 版)
    少女和桃(谢洛夫,1887)
    在花园(柯洛文,19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俄国绘画史上,阿勃拉姆采沃庄园占据特殊的一页,被称为“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摇篮”。庄园位于莫斯科东北70公里,主人马蒙托夫是位富商、艺术爱好者和赞助人。1870年他买下这座庄园并进行修建。

     

        马蒙托夫盛情邀请众多知名画家到自己景色优美的庄园写生、作画,像对待贵宾那样款待他们。早年,列宾和瓦斯涅佐夫等大画家经常聚集在那里,组成“阿勃拉姆采沃艺术小组”。后来这儿的常客便是年轻一代,其中有康·柯洛文与谢洛夫。这些后起之秀才华横溢,思想活跃,意味着一种新思潮的出现。

     

        关于谢洛夫,笔者已作过介绍,本文想谈谈康·柯洛文。

     

        一

     

        康斯坦丁·柯洛文(КонстантинКоровин,1861-1939)生于莫斯科一商人家庭。他和哥哥谢尔盖·柯洛文(СергейКоровин,1858-1908)从小酷爱绘画。哥哥先考进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他在14岁时也考入这所学校。虽然兄弟俩都爱好绘画,但性格相距甚远。谢·柯洛文严肃认真,康·柯洛文活泼浪漫,因此日后各自的发展道路也迥然不同。谢·柯洛文忠实遵循现实主义艺术传统,致力于描绘深刻的社会题材,作品中以农民形象为主;弟弟则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法。

     

        柯洛文(以下均指康·柯洛文)的两位导师萨符拉索夫和波列诺夫都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在导师们的教导与熏陶下,柯洛文对俄罗斯大自然的天生丽质十分迷恋。比他高两届的列维坦也是萨符拉索夫和波列诺夫的学生,在全校风景画班中最有才华。柯洛文同列维坦气质相近,在校时就成为挚友。

     

        他们先后毕业,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80年代正值巡回展览画派兴旺时期,柯洛文和列维坦加入了这一画派。两个穷画家靠卖画糊口,租住在一间小屋,共同生活,一起作画。因为没钱,他俩甚至共用一套礼服。

     

        一天清晨,柯洛文醒来,看见列维坦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流泪,他惊讶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泪流满面的列维坦说:“你看外面的风景多美啊!”

     

        列维坦对大自然如此热爱与多情,令柯洛文深受感动。

     

        他俩在阿勃拉姆采沃庄园结识了另一个年轻才子——刚从彼得堡美术学院毕业、年仅20岁的谢洛夫。三位年轻画家从此结下深厚友谊。最年长的列维坦当时只有25岁,柯洛文24岁。谢洛夫不久也成为巡回画派成员。

     

        1884年底,马蒙托夫在莫斯科创办了一座歌剧院。他试图在舞台布景上打破陈规,让新颕别致、绚丽多彩的布景能同俄罗斯音乐一起搬上舞台。剧院排演第一个剧目《人鱼》时,聘请列维坦、柯洛文画布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得从头学起。画布景需要粗犷、奔放的笔触,随时要远距离地观看所产生的效果。两人还开展了艺术竞赛。

     

        经过这样的锻炼,他们的画笔就更加大胆、自信和运用自如了。尽管收获很大,列维坦仅画了一次,随后仍去创作风景画。而柯洛文却从此爱上了这项工作,日后成为著名的舞台美术家。

     

        二

     

        当时法国印象画派盛行,并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流传。印象派是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源起19世纪后半叶,一群年轻有为的法国画家背叛学院派传统,在绘画技法上进行探索与革新。他们走出画室,在外光中作画,探求光与色的表现效果。于是出现了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使他们的作品充满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柯洛文迷上了印象派,1883年创作的《唱诗班女孩肖像》被认为是最早的俄罗斯印象派作品。列维坦陆续用4年时间完成的《白桦丛》(1885-1889),对外光画法的探索非常接近印象派。谢洛夫也尝试着新的表现手法,1887年在阿勃拉姆采沃庄园画下《少女和桃》,在外光色彩上具有印象派特征。第二年他创作了《阳光下的女郎》:树荫下,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向女郎,用光色瞬间变化的效果来塑造人物,更具印象派手法。柯洛文和他的同伴们对新的技法充满好奇,怀有浓厚兴趣,并热衷进行尝试。

     

        1885年柯洛文来到向往已久的印象派发祥地巴黎。他认为印象派是艺术发展的新成就,深入研究这一画派对光与色的处理,吸取其精华,从而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突破。

     

        随后柯洛文去了西班牙。1888年他开始创作《阳台旁》,直到翌年回到莫斯科才完成。这幅画是他在西班牙看了歌剧《卡门》受到启发而作的,富有浓郁的异国情调。阳台旁的两位西班牙女子,那潇洒的风度和豪放的气质折射出卡门的性格——迫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画面色彩绚烂,笔触流畅,受到印象派影响,但仍不失俄罗斯的绘画传统。在当时被看作是柯洛文最优秀的作品。

     

        1891年,巡回画派的一些年轻画家给协会的理事会联名写信,提出协会所有成员参加画展的平等权利问题。他们的许多作品未获准参展,希望能从老一辈画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这反映出协会领导对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存有偏见。在信上签名的有柯洛文和谢洛夫等。然而理事会对这封信并未作出任何反应,只有列宾和波列诺夫支持他们。由此可见,老一代已变得保守,思想也显僵化。其实这批充满创新精神的年轻艺术家,日后对俄国绘画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呼吁是不容小窥的。

     

        三

     

        柯洛文于1892-1994年又一次旅居巴黎,在那里从事创作。

     

        1897年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聘谢洛夫为教授,他上任后全校工作焕然一新。他建议请几位名家来授课,于是柯洛文、列维坦都回到母校任教授,三位好友一起共事非常融洽。俄国当时的著名画家都聚集在这里,让学生们无比自豪。

     

        柯洛文对学生们说:“不要以为学油画会很轻松。恰恰相反,从事艺术是一件极其严肃、艰苦的事业。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胆量和魄力。”

     

        谈到油画写生练习中的问题时,柯洛文告诫学生们,最大困难是明暗相近的色彩,它们很相似,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自然界色彩丰富,但不同色彩明暗度却常常相近,若混淆了只画出一种颜色,画面就显得单调呆板。所以须仔细观察比较,理解它们之间相近又区别的关系。经过努力,下一番苦功,就能辨别自然界中复杂的色彩,这样画面就会变得生动活泼。

     

        1900年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列维坦有4幅作品参展。柯洛文的《阳台旁》参展并获金奖;他设计的俄国展馆的中亚部分,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称号;他和谢洛夫在阿勃拉姆采沃庄园参加设计的陶瓷图案也获大奖……在喜讯频传中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列维坦于这年7月病逝。

     

        柯洛文除了教学,还在剧院工作,曾任莫斯科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舞台经理。他最杰出的布景作品有《天鹅湖》《伊万·苏萨宁》《白雪公主》等。十月革命后,他继续从事舞台设计、布景绘制工作。1920年学生去看望他,见老师仍坚持写生。他说:“我的爱人就是大自然,我是为它而生!”

     

        后期,柯洛文创作了不少静物画,最著名的有《玫瑰》(1917),以及一系列描绘巴黎夜色和街道的作品,如《巴黎》(1933)。柯洛文画作的特征是色调异常丰富,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找不到同样色调的画。他注重色彩的整体感,总能把自然界中的各种复杂的色调关系描绘出来,在色彩运用上拥有不同寻常的天赋。

     

        浸润在光影中的形象是印象派画家最爱的主题。例如柯洛文的《在花园》(1914),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被五颜六色的生动光影所吸引;画中人与花朵难以分辨,绿色竹椅似乎成了树叶的一部分。柯洛文是卓越的色彩大师,在表现手法上有时甚至比法国的同行们更前卫。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思想:“处理一幅画,就像给自己奏一支欢乐的乐曲,是对美的陶醉。”

     

        1923年柯洛文因心脏不好,获准到巴黎治疗。后来他就留在了那里,直至去世。

     

        柯洛文的才华很长时间未得到公正评价。苏联时期排斥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外的任何流派,印象派更是批判的重点,因此我国贬称他“成为印象派的追随者”,对他介绍甚少。

     

        进入21世纪,柯洛文的晚期作品曾到我国参展。2017年12月至今年3月俄罗斯画展在上海举行,展出68幅作品,其中有柯洛文的《画室》(1892)。历史终于肯定了这位杰出画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