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譬如王振良

    张建云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14日   07 版)

        时代变了。无人汽车、人工智能、微信支付、共享单车、王者荣耀,这些史无前例的词汇在改变人们生活,冲撞人们思维。于是,越发喜欢快捷、简单、靓丽、光鲜、性感和纵情。想要获取知识实在是方便,问百度,读微信,上微博。似乎我们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懂。浅阅读,快求知,忙享受。追逐马云,追逐王健林,追逐范冰冰,追逐某个作家性骚扰,追逐某个明星再次出轨,二度梅开。

        我们在遗忘。遗忘历史,遗忘过去,遗忘初心,遗忘文字本真,遗忘经典魅力,遗忘来时的路。于是,有些迷茫,有些浮躁,有些焦虑,有些抑郁。当一个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名利时,定要有人务实。务实,如同一个不惧威逼利诱的舵手,任旁人如何怂恿,也要将船开到安全地带。

        譬如王振良。天津藏书家,文史学者,《今晚报》副刊部主任。这人忙碌得有点玄。藏书,读书,编书,写书。一步一景,一言一语,一招一式,都跟书有关。在天津以至于国内的文史、藏书和编辑界都属名家。但,读者、粉丝和网友心向往之的见面,定会生出几分不如不见的后悔。没有玩笑,很少寒暄,直奔主题。淳朴得有点掉渣。可接触后却憨厚得有些可爱,优雅得令人心敬。

        时代如何变,历史不能变。正像司马迁忍受着宫刑、甚至非人的痛苦,也要将《史记》完成。他不为名垂千古,一不留神却百世流芳。事实证明,想出名的基本都出不了名,而没想出名,不愿出名,一直实事求是,厚诚持重,一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定会在悄然无息中声名远播。譬如王振良。研究、承袭、传播天津历史和人文。这是一个能够耐住寂寞的事业。为何说事业?你若不把它当事业,便忍受不了清苦、穷苦和辛苦。定要不辞劳苦、不胜其苦、用心良苦,才可苍天不负你的苦。

        人类发展轨迹,竖着看是历史,横着看是社会。王振良穿梭在历史和社会中。振良送我一些看着很旧实际很新的书。有《珠贝集》,有《野老闲谈》,有《卢星野先生诗存》,有《原住民口中的西沽》,有《沽水旧闻录》,有《天津典当业》,有《都市镜像:近代日本文学的天津书写》,有《刘若云评传》......

        我也不太懂。只是觉得不看一看有点对不起他。好比人家请你吃满桌山珍海味,即便不爱吃,不会吃,也要动动筷子一样。但我知道,这些作品都珍贵,都是天津的人、事、景、物。我不懂不代表他不懂,不代表别人不懂,不代表社会不需要。

        王振良在做着一些普通人不懂的事。综合评价,他的事业和视野涉及地质学、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人文史等等。

        在中国,在天津,那么多学者作家在争功评奖,他却默默无闻;那么多名人明星在出畅销书,他却默默无闻;那么多社会精英在享受科技与光鲜,他却默默无闻。

        一心做事,默默无闻,似乎是王振良的代名词。振良一直在打理天津的问津书院。这所自乾隆年间创立的官办书院,乃是天津地区礼聘名儒之堂。如今,他不负先辈众望地在发挥其职能,倾尽其心力。

        津,是渡口之意。《论语·微子第十八》中,孔子差子路去询问渡口,回答者语出惊人,虽没有原盘告知,但那句“是知津矣”的话足以令孔子点赞,令后人深思。在这忙碌的时代,我们是要时常问津的。假若失去方向,任何努力都会徒劳而返,功亏一篑。在广袤的生活空间里,偏安一隅、静心修行才可以真正活得广袤。不忘记来时的路,才可以找到脚下的路。

        时常问津。譬如王振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