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8)》发布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07日   02 版)

        本报讯近日,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目前大运河共有二十七段河道与五十八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布于两个直辖市、六个省和二十五个地级市。自“申遗”成功以来,各省市十分重视遗产点(段)的保护工作。

     

        蓝皮书在分析大运河浙江段时指出,大运河浙江段在大运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仍是运河最大运输动脉的江南运河,名城杭州为其起点;宋元以来通过港城宁波沟通海内外的主要通道浙东运河,至今仍能通江达海。在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内涵体系中,遗产河道长度、点段对象数量,占比均处前列。随着浙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之世界遗产项目管理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面临严峻挑战。浙江省及其运河沿线地区相关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运河遗产保护利用,按照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在运河遗产资源调研、世界遗产遴选申报、持续加大保护利用等方面,全面兼顾,通力合作,加强组织建设,加大法制保障,落实保护规划,积极修缮整治,全面展示宣传,共享活化成果,努力保护运河文化遗产,积极建设运河文化带,有力推动运河沿线生态景观修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复兴,促使大运河文化生生不息,泽被千秋。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态遗产。大运河文化带是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指导,以运河水工遗存、附属设施和相关遗存为基础,以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为主要对象,以运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主要载体的带状功能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发展战略的首创性;规模形制上的大尺度;展示利用的多元化。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