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让座给两位老人的情景,感动了全国人民,两位老人一下子被亿万人认识。其中一位,名叫黄大发,八十二岁,来自贵州大山深处。《中国作家·纪实》2018年第1期头条推出的何建明创作的《山神》,主人公正是这位山村老书记、老党员。最近,长篇报告文学《山神》研讨会在京举行。
《山神》讲述了黄大发带领村民坚持三十六年开通“天渠”的传奇故事。为创作这部作品,何建明深入贵州山区,冒着危险,三次走上地处千米之高的悬崖上的水渠。“为什么非要走这样的险路”,何建明说,“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品质。报告文学作家,无论是写什么题材,必须要尽可能地抵达现场,离现场越近越好。你能不能在现场得到第一手材料,你能不能亲自去感受一下,这是考验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最基本的素质和最重要的文德。”
在《山神》中,何建明抛却了他独创并运用纯熟的“国家叙述”风格,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体艺术探索,场景构建、结构设计、心理描写、对话叙述等手法信手拈来,将传奇故事的讲述推到极致。主人公黄大发老人只是大山深处一个贫困村的书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将“小人物”黄大发的故事叙写成传奇,本身有一定难度,但作者以其多年创作积累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感觉为基础,在叙事艺术上进行了多种创新。比如,作者构建了大量场景,以场景叙事塑造英雄人物黄大发。在序言部分“上天的路”一节中,作者首先构造了一个“我”跟随黄大发走天渠的惊险场景。还运用除“我”之外的他者视角讲述黄大发的修渠故事,在第一章、第四章中,作者分别以当年与黄大发进行深入接触的两位水利工程人员黄著文、与张发奎为讲述者,从侧面展开修渠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在故事叙述层面做出的种种探索外,作者还在作品开篇与收尾处予以创新。开篇部分,作者运用了一个情景式的设问:“如果突然有一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会把自己的命托给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吗?”在引发读者好奇心之后,作者将话题引向作品所要讲述的人物和故事,将读者迅速带入故事。
与会专家认为,何建明把时代英雄写得异常精彩、感人、好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思想冲击力和社会透视力。《山神》不仅是作者多年来对文体探索的一次重大突破,更为报告文学写作者提供了一种可能:只要有精深、精致、精美的独到书写,同样可以把报告文学的艺术性提高到小说的层面。